返回

隐匿于喧嚣的市井味道——南宁散记

  • 隐匿于喧嚣的市井味道——南宁散记
    差一点,这篇游记就被扼杀了

    “什么?你要写一篇南宁游记?”朋友停下流连于美食的筷子,一脸惊愕地望着我。

    “对啊,这里是我们的故乡,应该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游记呀!”

    朋友连连摆手:“可别说我没告诉你,我敢打包票不会有人看的!”

    “为什么?”

    “因为压根就不会有人来啊!南宁也没有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家都是去桂林啊北海啊巴马啊,南宁充其量就是个中转站!”

    我无言以对,都说最真挚的友谊来自高中同学,看来此言不虚,因为他们通常只会说实话。

    但是,这篇游记还是完成了。在几次回家的空档,我游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用拙劣的摄影技术和无序的文字,零散地记录着我时常眷恋的故土,这座不惊艳不张扬的首府小城。

    的确,如朋友所言,这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城市,很少有人会专程为旅游而来,大多数人都是把这里作为前往桂林、北海和东南亚等地的中转站。这里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无论自然风光还是历史古迹都不出众,这也不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以满足你血拼的欲望。但是,我相信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旅游和旅行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只注重视觉味觉上的享受,而后者还有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体悟。所谓行万里路,其目的是感受每一个所到之处的文化内涵,看到每个地方的不同,从而开阔眼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而,每座城市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我并不指望你能专程前来,人的时间毕竟有限,请尽管去你想去的远方。只是希望大家把这里当做中转站的时候,能放慢脚步,看一看这里的绿色,逛一逛这里的老街,品一品这里的米粉,感受感受这个宜居城市的风土人情,相信,你会有所斩获。

    促使我写下这篇游记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故乡的歉意。19岁就背井离乡,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里,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总是缺少一份对家乡的认知。其实人很多时候都是如此,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越近的风景越不以为意,走遍了世界却唯独没走遍家乡。

    我认为,每个旅行者都应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游记,因为无论我们身处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像在家乡一样产生强烈的共鸣。当我游走在南宁的老街上,听到街坊用南宁版粤语说家长里短,我才深切地感受到这才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内心的归属感愈加强烈。同时,在你为游记题材四处奔走的过程中,又能再一次认识这里,也许你会发现,原来,家乡其实并不只是我之前看到的样子。

    而对于其他游客,当地人的视角也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帮助,更真实更地道。当本地人所产出的游记越来越多时,或许还能让我们的旅途少走一些弯路。

    本篇以记录南宁的市井老街为主,间或介绍当地美食,因为在我看来,这些承载历史的破败小巷是我们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地,这里有最真实的生活,而最地道的小吃,也常常诞生于此。

    在有些章节的末尾,我还会附上一些比较受欢迎而我却还没来得及品尝的美食,以表我对本篇攻略欠缺的歉意。这些都是我从网上和亲友口中收集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当然,我看到的也只是这座城市的冰山一角,由于时间限制,还有很多地方等待一一探寻。

    谨以此篇,献给我曾生活了19年的故乡,和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金狮巷:老城残迹

    说起老南宁记忆,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中山路、水街,但隐匿于喧嚣中的金狮巷,却鲜有人注目。

    在兴宁路步行街的骑楼中穿梭,手机里传来导航的声音:

    “右转,进入兴宁路西二里。”

    这是个太不起眼的小巷,如若不是导航提示,很可能就错过了。往巷子深处走去,窄小的道路两旁散落着一个个打制金银饰的小摊,摊主们或埋头苦干或与邻里闲话家常,正想举起相机记录这一切,却顾忌于对面大叔投来的警惕的目光,只得作罢。径直往里走,小摊消失不见,“金狮巷民居群”的石碑赫然出现在眼前。

     金狮巷民居群

    之前上网了解到,这是南宁市区唯一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在这座历史积淀并不深厚的城市,实属难得。原以为会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观光客,谁知小巷一片寂静,远离外面步行街的喧闹,只偶尔与个把乡邻擦身而过。

    这条300多米长的小巷,在民国时期曾是有名的“富人区”,这些如今看起来老旧不堪的门面,多年前也曾显赫一时。而说起巷子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让人想到它的孪生姐妹银狮巷,原本两条小巷只隔着一排房屋,但银狮巷终未逃脱革新的命运,已在多年前被拆毁。

    两条小巷承载着老南宁们太多的记忆,这里不仅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传播地(清代至解放前,多家报社在此成立),也是著名的文娱场所,从清代到民国,多家讲演所、书院书局、影院戏场在此兴起。

    抬头看四周的建筑,新旧程度不一,古朴小院与现代居民楼交互错落,电动车、自行车随意地停在门前,饰有红灯笼的老屋对面,新楼上的妇人正认真地擦拭着裸露于户外的空调......这些许新意中又弥漫着破败的味道,或许不起眼,或许不协调,但生活气息满满。

     金狮巷民居群

    巷子里的二三层建筑大多为民国时期所建,这座小楼的外墙已被岁月洗刷得斑驳不堪,二层阳台上依然晾有主人的衣物,雕花栏杆的架子上,锈迹斑斑的铁锅裸露在日光下。

     金狮巷民居群

    小楼的侧面,不懂建筑的我也隐约觉察到这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依次探访了小巷里50号、52号、54号、56号等10栋现存旧宅,意外地发现户户大门紧闭,原以为这些老屋的主人会利用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优势,开个咖啡馆茶馆或是直接敞开门户让人参观,谁知古宅比新楼更冷清,正狐疑是否早已人去楼空,突然“咯吱”一声门响,一青年推着电动车从屋里出来,看到举着相机的我,一脸诧异。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被这座小屋门口鲜红的灯笼以及醒目的对联吸引,仔细看门前的介绍,原来是清末民初的宅院,其主人汤可权先生是民国时期南宁的商界名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市民建会委员、市工商联委员,也曾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而这座老屋,在当时也是名气响当当的“豪宅”。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这里仅存的10栋老建筑主要集中在巷子右侧,走走停停,用相机记录下一扇扇有意思的门与窗,听街坊用熟悉的南宁白话寒暄,感觉自己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魔力,飞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置身于当时的一幕幕市井生活之中。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

    一些不负责任的攻略:

    1. 因事先功课没做足,有一项古迹未能探访:据说金狮巷里有一段北宋古城墙,距今900多年历史,原为北宋时邕州署衙门所在地,被誉为“邕州守护神”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也在此英勇献身,前往此地的朋友不妨一探究竟。

    2.如果这里的民居还不足以吸引你,那美食如何?(以下内容并非广告,只是多提供一些信息方便大家进行取舍,此店未经本人亲测,内容仅供参考!不好吃表打我!)

    【 琴宫美食屋 】

    地址:兴宁路西二里65号

    人均:50元左右

    主营台湾菜,据说老板是第一批来南宁的台湾人。招牌红烧牛腩面、月亮虾饼、卤肉饭、鸭卷、特味皮蛋豆腐,另外也有人推荐牛腩火锅和鸡排。

    步行街:古街新貌

    从金狮巷出来,就是南宁最繁华的百年商业老街——兴宁路和民生路步行街。

    街道两旁密密匝匝地排列着的二三层高的建筑,就是岭南特色的“骑楼”。一层通常作为商铺,二层为住宅或仓库。政府为了保护和发展这南宁市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群,将老房子重新整修,变成了如今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模样。

    这里现在是年轻人的购物天堂,商铺多以中低端休闲运动品牌为主,很受学生欢迎。

    沿着民生路步行街走到头,来到当阳街与民生路的交汇处右拐,再沿着当阳街走一小段就来到了新华路, 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曾是紧贴着城墙的“城根路”,后来城墙被拆,路面拓宽,样貌相比当年已有天壤之别。

    街道虽改头换面,路上的水塔却始终伫立。这座历经80多年风雨的水塔曾和东北边的望火楼遥相呼应,成为南宁市的地标性建筑。20世纪60年代以前,新华路水塔是周边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一带的主要供水来源,在那个人人都还去邕江边挑水喝的年代,它是通往便利生活的开端。如今,水塔虽不再发挥作用,却因是南宁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而被保存下来,她站在那里,挥别过去又迎接崭新的时代。

    水塔旁的清真寺也属于童年记忆。以前,妈妈带我在旁边的新华书店买完书,总要来清真寺吃上一碗粉。姑妈和我在周边逛街时也总喜欢来这里进午餐。印象中她家的米粉味道十分清淡,粉中的肉片甚至还有一丝鲜甜,吃完粉喝下几口热热的清汤,浑身都舒畅。

    从新华路步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共和路,这也是南宁有历史的老街之一,但如今已古意全无了。唯有这条路上的“共一老友面”还有点老南宁的味道。据说这是南宁最有历史的老友粉店,时值正午,不大的店面人满为患,还好,大多数也都是南宁口音。

    【 共一老友面 】

    推荐指数:4星

    这里的老友粉和老友面都是招牌,老友味较为浓郁,豆豉味也较重,总体来说还是很正宗的。肉片很嫩但有点虚,不知是否裹了面粉。汤色较天福香要偏黑一些,个人更喜欢天福香的口感,但总体来说也是值得推荐的。

     共一老友面店

    她家的包子、花卷和油条也很受欢迎,没尝过不做评价。

     共一老友面店
     共一老友面店
    中山路:应有尽有的“杂烩”市场

    和西安的“回民街”,武汉的“户部巷”,成都的“锦里”一样,南宁的“中山路”也是被外地游客熟知的美食街区。现在游客们所说的中山路,主要是指北段的中山路美食街,历史并不特别悠久却丝毫不影响其名气,白天冷清的街道一到傍晚就开始迎来汹涌的人流,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小摊常常把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从老友粉、卷筒粉、粉饺、酸野、凉茶、各式传统甜品等南宁风味小吃,到海鲜、烧烤、东南亚美食等等应有尽有,与其说是南宁特色,不如称作大杂烩更为贴切。

    作为南宁人,不向游客们推荐这个必到的打卡景点似乎不厚道,毕竟这里美食种类繁多,总有一种合你口味,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并不是很多“老南宁”首推的美食街,当你放下过高的期许,以一颗平常心来体验或许更能收获惊喜。

    因为并不常去,下面只对吃过的几家做简单的点评,都是比较有名的店儿,个人口味不同,意见仅供参考!

    【 中山粉饺 】

    推荐指数:2星

    人均:10元左右

    接近夜市入口处的这家有着很大的名气。所谓粉饺,就是米粉皮裹以馅料做成的饺子,面饺吃的是劲道,粉饺吃的是Q弹,老南宁偏爱马蹄或者香菇馅儿的,浇上浓浓的黄皮酱应为人间美味,但名声在外的这家比较让我失望,无论外皮还是内馅都着实普通,私以为并不能作为粉饺的代表。

     中山粉饺

    【 霞姐瓦煲饭 】

    推荐指数:2星

    人均:10元左右

    瓦煲饭于我是童年的味道,经常和妈妈逛街乏了就随便找一家解馋。小小的瓦煲被火熏得染上了一层黑色,香气从顶部冒出,是腊肠熟透的味道。优质的瓦煲饭的米饭很爽很香,菜的香味完全浸入了米饭里。老南宁还会把底部的锅巴一并吃完。

    这家也是网上的推荐了,但并不能唤起我童年的回忆。印象中点的是全家福,腊肠、木耳、虾、叉烧等盖在饭上,用料还算良心但味道十分一般,和记忆中的相去甚远,可不可以自豪地说,妈妈做的比这家都好吃~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精选留言

看过了,登录分享一下感受
或留下意见、建议吧~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