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鹿舍设计

鹿舍设计

一、鹿舍

鹿舍分为公鹿舍、母鹿舍、育成鹿舍、产仔鹿舍、病鹿舍等。鹿舍是圈养鹿群采食、反当、运动和休息的场所,只有具备良好条件和要求的鹿舍才能顺利进行生产。

(一)面积

鹿舍和运动场的建筑面积随鹿的种类、性别、群别和养鹿方式的不同而异。马鹿体型大,占用面积比梅花鹿多。母鹿有较长的怀孕期,产仔后母、仔还需在同一圈内饲养一个时期,产圈和仔鹿保护栏还占据了一定的面积,配种期还要容纳一部分种公鹿,根据这一点,在设计母鹿舍晚、要适当地放宽大一些。幼鹿体型小,其占用面积要比成年鹿小二些。如采用常年圈养方式的鹿群,其棚舍长为11米、宽6米,运动场长27米、宽11米。这样的鹿舍可养梅花公鹿25-30头,母鹿20-25头,育成鹿35-40头;可养马公鹿15一20头,理鹿10一15头,育成鹿25一30头。

(二)采光

鹿舍建筑一般为三壁式的敞圈。人字形房盖,前面不设墙壁,仅有明柱脚。房檐距地面为2. 1-2. 2米,三壁式鹿舍的优点是通风良好,容易排除污浊空气,便于清扫和起垫,能保持鹿舍内干燥卫生。

(三)排水

鹿舍内的地面最好设寝床,由后墙根到前檐下略有缓坡,最低点比运动场高3-5厘米,防止前檐滴水流人舍内。由寝床至围栏的运动场地面应有3`^-5`的斜坡,以便排除粪尿污水,防止.积存、逆流或流人相邻的圈舍。但鹿舍和运动的坡度不宜过大,大坡度影响饲养操作和鹿群的运动。鹿舍内排水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前墙排水渠道经走廊排水沟流人蓄粪池;另一种是运动场内设有坡度较大的水沟,使雨水和尿液经水沟流人蓄粪池。

(四)建筑结构

1.墙壁鹿舍墙壁的地基,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深可为1. 6-1. 8米、宽为0.6米。东北地区冬天严寒,深度达到不冻土层为好,明石高30厘米,砖墙厚度可在37-40厘米。后墙留窗,便于通风。鹿舍前面无墙,仅有明柱脚,前檐明柱的基础要求深,最好修成砖垛或水泥柱。

2.寝床要坚实干燥,排水良好。用硬杂木铺成木板的寝床,保温性能较好,也可以采用砖铺的或用白灰、钻土、沙砾三合土夯实。

3.运动场地面应当土质坚实,干燥。东北地区各鹿场多半采用砖地面,南方养鹿则采用水泥结构的地面。这2种结构的运动场,其地面平整,容易排水,便于清扫。其缺点是磨损鹿蹄,夏热冬凉,对鹿群有一定影响。

4.产圈也称单圈,是供母鹿产仔和对初生仔鹿进行护理的必要设备。平时也可以用来饲养和护理老弱鹿。产圈可建在圈舍的一侧或一角,要有简易的防雨、防雪的棚盖,其面积可为4-6平方米。产圈可以两端设门,能分别通往两侧的运动场或鹿舍。

5.公鹿小圈有条件的鹿场可在鹿舍内单设公鹿小圈,其面积为6-10平方米。小圈的走廊应与母鹿舍、公鹿舍相通,主要用于单公群母或单公单母的配种。

6.圈门对圈门的要求是运动场前门设在前墙中间或一角,宽1.5-1. 7米、高1.8-2.0米。运动场之间的门离前墙5米左右,圈棚之间的门设在中间或前1/3处,宽1.3-1.5米、高1.8米。前栋鹿舍每2-3个圈留一个后门,通往后栋走廊,便于拨鹿和饲养管理。门的结构材料用木易损坏,最好用铁管、铁皮制作,1米以下为死板,门的上部有缝(便于观察鹿群)。

7.隔棚在母鹿舍和部分公鹿舍寝床前2. 5-3.0米的运动场上应设有一道活动的木制棚板,即所谓腰隔。平时敞开,拨鹿时将棚板关闭,可将运动场与圈棚隔开。设隔棚可使圈棚之间和运动场之间形成两条通道,便于拨鹿。在隔棚一边也要留门,宽可为1. 3米,以便在舍内外都能拨鹿。

8.通道在每栋鹿舍运动场前壁外,要设5-6米宽的通道,又称为走廊。它是出牧、归牧和拨鹿的主要经路,也是安全生产的一种防护设施。前栋鹿舍的后墙可代替后栋通道的外墙,前栋鹿舍的前墙可代替前舍通道的内墙。通道两端应留门,门宽3米左右。

9.围墙在鹿舍四周要有比较坚固的围墙。如为石座花墙者,其高度应为1. 9-2. 1米,明石高度为30-60厘米,上砌砖墙到1. 2米,以上为花砖墙。墙头应闪边起脊或抹成水泥平台。花砖围墙厚24厘米,拐角和较长的墙段中间,砌成48厘米X48厘米的墙垛。花砖围墙的墙基要牢固坚实,防止变形倾倒。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预制的水泥板,用水泥柱修建运动场围墙更为理想,现在有很多鹿场前墙用钢筋建成。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