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淮山

淮山


淮山

薯蓣(学名: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于安徽淮河以南、江苏、广东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块茎为常用中药“淮山药”,有强壮、祛痰的功效;又能食用。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

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16)厘米,宽2-7(-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长习性

薯蓣性喜高温干燥,块茎10℃时开始萌动,茎叶生长适温为25-28℃,块茎生长适宜的地温为20-24℃,叶、蔓遇霜枯死,块茎能耐-15℃的低温。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最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的pH在6.0-8.0之间。要注意整地,土壤中不能混杂有直径1厘米以上的石快,否则薯蓣块茎分叉严重,根形不美。

薯蓣分布于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海拔150-850米)、江苏、浙江(450-1000米)、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北部、贵州、云南北部、四川(700-500米)、甘肃东部(950-1100米)、陕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或为栽培。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主栽品种

普通薯蓣

普通薯蓣,又名家山药。叶对生、茎圆、无棱翼,叶脉7-9条突出。这类中按块茎形状又可分为3类。扁块种:块茎扁形、似脚掌,如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的脚板薯,浙江瑞安的红薯。圆筒种:块茎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如黄岩薯药、台湾圆薯。长柱种:块茎长30-100厘米,直径3-10厘米,如江西南城的淮山药,江苏宿迁、郊县、沛县的线山药、牛腿山药、鸡腿山药等。

田薯

田薯,又名大薯,茎具棱翼,叶柄短、叶脉多为7条,块茎甚大,有的重达40kg以上。按块茎形状也分3类。扁块种:如广东葵薯、福建银杏薯。圆筒种:如台湾白薯、广州早白薯。长柱种:如台湾长白薯、江西广丰的千金薯和牛腿薯等。

主要价值

食用

营养成份

薯蓣,人类自古食用,是人类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诗圣杜甫的诗中就有“充肠多薯蓣”的名句。薯蓣块茎肥厚多汁,又甜又绵,且带粘性,生食热食都是美味。根据山东省农科院对薯蓣的化验结果,其块茎中平均含粗蛋白质14.48%,粗纤维3.48%,淀粉43.7%,糖1.14%,钾2.62%,磷0.2%,钙0.2%,镁0.14%,灰分5.51%,铁53.57ppm,锌29.22ppm,铜10.58ppm,锰5.38ppm。人类所需的18种氨基酸中,薯蓣中含有16种。

营养功效

薯蓣肉质洁白,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淀粉、钙磷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据药理研究薯蓣中的黏多糖,可以刺激和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粘液多糖与无机盐类结合,可以形成骨质使软骨有一定的弹性。

薯蓣最大的特点是含大量的粘蛋白,这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薯蓣中的皂甙可以调节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肿瘤。同时也有利于胃部的保护,粘液所特有的粘稠质地可以对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减轻胃黏膜的压力。

薯蓣中含有尿囊素有麻醉的作用,可以促进上皮生长起到消炎抑菌的效果,用于辅助治疗手足皲裂,鱼鳞病等。

食疗作用

⒈预防心血管疾病。

冬季,室内温差比较大,加上气温普遍较低,是心血管疾病病发的高峰季之一,而薯蓣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有降血压、安稳心神的功效,很适合在冬季吃。

⒉健脾益胃、助消化。

冬季运动量会不自觉地减少,加上因为气温降低,新陈代谢的数率降低,加上冬季吃火锅的频率增多,会使得患上肠胃病的几率增多。薯蓣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所以冬季煲汤、吃火锅不妨加入薯蓣这一材料。

⒊益肺止咳。

冬季干燥,寒冷,对肺部和喉咙的伤害比较大,在冬季人们很容易会喉咙干燥甚至疼痛,薯蓣含有皂甙、黏液质,这两种成分都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所以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等症状。

保健作用

⒈女性吃薯蓣的好处

女性最容易出现贫血,体虚的症状。常吃薯蓣有益气养血的作用。手脚发凉常对女性“情有独钟”,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着密切关系,然而薯蓣乌鸡汤和龙眼薯蓣羹均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的作用,非常适合手脚发凉人群食用。

⒉男性吃薯蓣的好处

薯蓣可防止“老胃病”复发。在“老胃病”病人群中,有很多属于溃疡病,而秋冬季节是溃疡病最容易发生或复发的季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薯蓣中所含的尿囊素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当今社会,男性同胞的责任比较大,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长期加班,饮食不规律最容易患胃病。因此可经常用薯蓣制成薯蓣扁豆糕、或小米薯蓣糕,蒸熟后食用。

⒊儿童吃薯蓣的好处

薯蓣是防治儿童腹泻的好帮手。每年8-12月是小孩腹泻的多发季节,这时可用薯蓣粉来治疗宝宝腹泻的症状,效果非常好。而且薯蓣粉有助于小孩子消化吸收,没有任何副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将薯蓣研细磨粉与米粉按1:2的比例给小孩混合服用,每天喂食2-3次即可。

⒋老人吃薯蓣的好处

薯蓣具有补益中气防感冒的作用。薯蓣的功效比较多,健胃消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多汗、经常感冒的气虚患者在秋季应该适度的增加薯蓣的摄入量。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老人的抵抗能力,从而预防感冒。薯蓣的食用方法也比较多,可以把薯蓣炒食、蒸食、拔丝,还可以与大米、小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

注意事项

⒈薯蓣中的淀粉含量较高,胸腹胀满、大便干燥、便秘者最好少吃。

⒉薯蓣是偏补的药,甘平且偏热,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也要慎食。

⒊有些人爱用薯蓣涮火锅,若再配上麻辣小料,那更是热上加热,也最好少吃。

⒋糖尿病者不可一次吃过量的薯蓣,食用量较大时应适当减少主食的量。

⒌薯蓣中的薯蓣皂苷可以合成荷尔蒙,如睾丸激素和雌激素,因此,男性前列腺癌患者、女性乳腺癌患者都不宜食用。

⒍此外,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患者,应选用蒸、炖等烹饪方法,忌爆炒和醋熘。

⒎胃肠道不好的人吃薯蓣时,不要同时服用小苏打片等碱性药物,以免小苏打使薯蓣中的淀粉酶失效。

⒏薯蓣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碱,少数人接触会引起薯蓣过敏而发痒,处理薯蓣时应避免直接接触。

⒐不可以生吃,因为生的薯蓣里有一定的毒素。

食用禁忌

⒈薯蓣忌与鲤鱼、甘遂同食,它们相克。

⒉薯蓣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⒊薯蓣与猪肝。薯蓣富维生素C,猪肝中含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维生素C遇金属离子,则加速氧化而破坏,降低了营养价值,故食猪肝后,不宜食薯蓣。

⒋薯蓣与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中皆含维生素C分解酶,若薯蓣同食,维生素C则被分解破坏。

⒌薯蓣与海味。一般海味(包括鱼虾藻类)除含钙、铁、磷、碘等矿物质外,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山楂、石榴等水果,都含有鞣酸,若混合食用会化合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会形成便秘,增加肠内毒物的吸收,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