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肉牛场的技术管理

肉牛场的技术管理

肉牛场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通过科学养牛管好肉牛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


      (一)建立数据库


      1、原始记录 在牛场的一切生产活动中,每天的各种生产记录和定额完成情况等都要作生产报表和进行数据统计。因此,要建立建全各项原始记录制度,要有专人登记填写各种原始记录表格,要求准确无误、完整。根据肉牛场的规模和具体情况,所作的原始记录主要是牛群情况,包括各龄牛的数量变动和生产情况、饲料消耗情况、育肥牛的肥育情况,经济活动等。对各种原始记录按日、月、年进行统计分析、存档。


       2、建立档案 牛群档案是在个体记录基础上建立的个体资料。 (1)成母牛档案 记载其谱系、配种产犊情况等。 (2)犊牛档案 记载其谱系、出生日期、体尺、体重情况等。 (3)育成牛档案 记载其谱系、各月龄体尺与体重、发情配种情况。


       (二)制定基本管理制度 在日常技术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基本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维持肉牛正常生产的关键。


       1、饲养管理制度 作好牛的饲养管理是肉牛场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不同牛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区别对待。抓住配种、妊娠、哺乳、育幼、育肥等环节,制定具体的饲养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饲养,科学地管理,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以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成母牛饲养管理制度 对成母牛的饲养,饲料要多样化,定时、定量,以粗为主,精粗合理搭配,供应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及时清理牛舍和运动场粪便,按时刷拭,保持牛体卫生。注意观察母牛发情,适时配种。作好产前、产中和新生犊牛的护理工作等。肉牛的犊牛一般是自然哺乳,随着犊牛日龄增长,应及早补饲。在犊牛管理上,一是编号与打号,二是定期称重,三是去角。


      (2)育成牛饲养管理制度 对育成牛初期阶段的饲养管理,尽量做到与转群前的条件一致,以减少因条件改变而造成的影响。根据体重按规定的饲养标准饲养,饲料要多样化,以粗饲料主为,用精料补充其营养不足。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作好牛舍和牛体卫生,定期称重。育成公牛在周岁前穿鼻。育成母牛在18月龄左右注意观察发情,适时配种。


      (3)育肥生产的饲养管理制度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饲养条件和技术条件,采用的适当的育肥制度。可选择舍饲育肥、放牧育肥和放牧+舍饲的育肥方式。 ①小牛肉育肥制度:这是一种持续育肥或一贯育肥法,犊牛由母牛自然哺乳,犊牛也可用代乳品,自由采食。可喂少量粗饲料。犊牛7~9月龄时,体重达300千克左右,屠宰上市。 ②杂种牛18月龄育肥制度:这是一种架子牛育肥方法。春季产犊,夏季放牧,冬季舍饲。第二年夏季放牧与舍饲相结合,补以精料进行育肥。在入冬前,一岁半左右屠宰。 ③杂种牛30月龄育肥制度:在18月龄时牛不能屠宰,需再过一个冬季,到第三年夏季放牧结束,入冬前,牛两岁半左右屠宰。 ④肉牛百日育肥制度:架子牛驱虫,公牛去势,适应期饲养10~15天。育肥前期为40~45天,按日增重供给配合精料,粗饲料自由采食,精、粗饲料比例为4:6。育肥后期45天,精、粗饲料比例为6:4。育肥牛膘度和体重达到出栏标准时,及时出栏屠宰。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