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生态自觉到生态自强 一手治污一手修复
70%的淮河水在扬州汇入长江,扬州审时度势,呼应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超前谋划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先是列入扬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件大事”,随后又被写入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
省党代会闭幕不久,省有关方面为支持扬州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专门拨付专项资金3500万元,主要用于邗江境内槐泗段大运河西岸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江淮生态大走廊首批专项建设资金缘何精准投放至邗江?邗江区环保局局长何晓华认为,邗江成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领跑者”,除了坚守生态红线、治污成效显著外,更得益于环保部门联动乡镇,抢抓机遇,超前高起点规划,率先铺展开江淮生态大走廊“邗江篇”的蓝图卷轴。
铁腕治污,借力申遗为生态“留白”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涉及宝应、高邮、邗江、广陵、江都5个县(市、区)42个乡镇,是覆盖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全域性生态战略工程。其中,邗江区境内的槐泗、方巷、公道、竹西四乡镇(街道)沿邵伯湖、沿京杭大运河的“清水走廊”岸线长达63公里。
京杭大运河槐泗段、京杭大运河与邵伯湖交汇处的运河西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线陆续建成了12家船厂,年产能达100万载重吨。虽然船舶业、沙石码头每年给当地带来1亿多元的销售额、近160万元税收,但由此带来的生产废水排放,加重了运河的水体污染。
借力大运河申遗、“七河八岛”建设和生态红线划定,邗江区环保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挥动铲车“去产能”,整治岸线“脏乱差”,拉开大运河沿线环境的综合整治大幕。2014年,槐泗镇斥资1.13亿元,拆除境内9公里运河沿线内的12家船厂、14家沙石场、2座混凝土搅拌站、1家砖瓦厂,拆除面积达到10多万平方米。据初步统计,槐泗镇沿线企业拆除后,年节约能耗达1391吨标准煤,切断了以往大量的生产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源。
方巷镇投入1100万元关闭四家重污染工业企业,公道镇投资1000万元,关闭了天平化工厂。邗江区环保局引领三镇发展高效农业,压缩水产养殖面积,降低养殖密度,提升水产品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其中,方巷镇完成退养还湖2000亩,渔民上岸75户……
一手铁腕治污,一手生态修复,槐泗镇分三个标段完成土地复耕和岸线复垦500亩,成为“留白”增绿、涵养生态的绿色发展样板。
超前规划,从生态自觉走向生态自强
为打造南水北调清水走廊,槐泗镇关停了亿元产业,看起来是“伤元气”,其实是为绿色发展“增底气”,在环保等部门指导下,该镇巧用“加减法”,精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首先是做够生态损耗、污染排放的“减法”。沿河岸线150米退让范围内,禁止一切生产建设。几年来,未新增一个工业项目。对沿线居民建房、翻新,一律控制,确有改善住房需求的,动员居民搬迁到镇区集中居住区。
其次是做足生态修复、绿化涵养的“加法”。肖胡村种植大户崔某栽种的120亩意杨林10年租赁合约快要到期,准备年底前申请砍伐,槐泗镇政府斥资数十万元回购,留住这片小森林。国家级万顷良田项目、湖泊、运河、湿地构成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地理。
邗江区环保局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抓手,引导沿线乡镇抢抓战略机遇超前规划,从“生态自觉”走向“生态自强”。(下转A3版)
(上接A1版)槐泗镇在沿线船厂拆除后,投巨资进行复垦和生态修复,考虑在沿S611省道和沿运河一线,引进一批上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态与旅游项目,建设工业遗存创意街区、智慧农业观光教育展示区、游艇和通用航空休闲旅游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在松川船厂旧址上打造国内首座运河船舶文化博物馆,规划设计已经完成,进入概念性招商。
竹西街道借公园建设之机,推进绿化造林,目前总面积120余亩的两个公园建成开放,江苏华电周边新增1.26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公道镇则对与邵伯湖沿线水系连接的九龙湖、白马湖进行驳岸施工,绿化亮化及人造景观建设依次到位,全镇共有20户水产养殖户、40户牧禽养殖户得到补偿,邵伯湖沿线堤脚500米范围内湿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项目为王,推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先行、项目为王。何晓华自豪地说,邗江区4大类9大项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工程被列入《扬州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重点工程项目,邗江生态自觉、示范引领,得到了省、市环保部门认可,被誉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领跑者”。
如何领跑?高起点规划,大项目推进,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邗江积极引导槐泗、方巷、公道三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目前,三镇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初步成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项目中长投资约10亿元,部分项目正在实施。
槐泗镇以转型升级与生态修复为总体布局,打造生态农业林廊绿色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运河十里风光带”,与附近已经建成的万亩良田实验区、规划中的西经湾度假岛有机结合,形成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养身度假、自然风貌为一体的“邵伯湖生态中心”。公道镇以造林绿化与生态公园建设为抓手,竹西街道境内的江苏华电是传统耗能大户,煤改气工程后,1500亩灰池正启动修复性绿化工程。
方巷镇以邵伯湖修生养息与渔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沿湖村10多万亩的原生态湿地为邵伯湖沿岸风景最优美的区域,渔民上岸后,居住在新渔小区别墅群。沿湖村副主任颜国庆祖辈、父辈在湖区以打渔为生,他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生态旅游发展公司,渔民休渔季节也能挣大钱,特色渔家民宿、渔家餐饮引来天南海北的游客,渔民们还学会了网络营销,今年10月份,一户渔家民宿客栈接到26万元的湖鲜订单。“生态红利”催生百姓的“生态自觉”,村里渔民每年打捞湖面过境杂草500吨。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