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陈溪:民宿之缘起

陈溪:民宿之缘起

(原标题:陈溪:民宿之缘起)

体验民宿乐趣

感受自然生活

(原乡篇)

本报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阮佳波

以前旅行的人只把体验放在行走的路上。而今,民宿火了起来,让人们开始关注住宿体验。其实,比起住在商业的酒店,民宿似乎倾注了房主更多感情,更容易体会那片初心的温暖。当你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浮躁,不妨选一处民宿,寻一片安宁之所,还原生活感受自然。

民宿最早诞生于游客的需求。来到上虞,在吃喝玩乐之余,游客们也产生了住下来的强烈意愿。他们在某个月亮初上的傍晚,试探性地叩开了当地农户的大门。几句寒暄后,好客的本质让淳朴的山里人以慷慨相迎。早在十几年前,上虞就开始有了民宿尝试,那些茶饭即便粗糙,却真实、健康;那些被褥即便无加修饰,翻腾起来时,满是阳光的蓬松味道。在一次次与外面世界的邂逅中,上虞民宿越发理解了“舒适”的含义。

陈溪:民宿之缘起

在我区陈溪乡陈溪村,有着不少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头房子,有些甚至更早,大大小小的依着山坡有二十多栋。由于是就地取材的石头,质地坚硬,这些房子历经风风雨雨,依旧坚挺。加之屋子所在,风水极佳,都是面水北山的地盘,村里人还都统称为“天福庵”,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反倒比村名更声名远播。

原先的村子并不大,又坐落在海拔近300米的山坳里,交通较为不便。小小的自然村,即便在最多时也常常只有三十余户常住家庭。后来,村民大多以外出做工为生,又恋出行的便利,赚了钱后便陆陆续续到山下盖房子。久而久之,这些房子也就纯粹为一道风景,在游客们爬上远处的石笋山后,成为隔溪相望的迷之憧憬。

十几年前,几位法国客商在陈溪游玩了几天后,对这里钟爱有加,就在网上发帖介绍他们眼中的陈溪,此举引来无数老外前来参观。后来,这几位客商又制作了网页,向朋友们详细推介陈溪。当“喜欢”成为“痴迷”,“远见”成为“冲动”,他们甚至还给陈溪乡政府写来了详细的建议书,希望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虞南山水之胜景”的魅力,几个仅与陈溪谋了寥寥数面的老外,不计任何回报竭力向世界吆喝着陈溪。

不多久,大概是2008年前后,莫干山名宿也远没有一撇的时候,有位法国客商说要投资,改建石头房,保留房子外貌,把内部装修成法国农家风格,在外面建游泳池,种各种花草树木,还要种植蔬菜瓜果和养殖鸡鸭……把它建成一个花园式的法式农庄,用来度假旅游。只是现实的进展并不能赶上蓝图的描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困难的涌现,法国客商放弃了先前在陈溪投资开发的法式农庄,回国去了。就这样,深藏在山林间的“民宿”只差一步,又遗憾被荒草淹没。

我们回过头来反思,陈溪的最大魅力,除了这原乡味的民宿,应该是镶嵌在名字中水对人的特别吸引力。巽溪,可以说是上虞最好的溪水了,城市里的人往往像是取经一样,经过一小时左右的车程,远道而来求取这里的一汪碧水。

巽溪的尽头是一个大潭子,比底下任何潭子的水都要急,但人们却给了它一个特别安静的名字——雪花潭。因其下泄时水溅似雪、漫山飞舞,形象上的美轮美奂完全霸占了所有注意力,铺天盖地的景象都能叫人一时忘却了巨大的轰鸣,只留下眼前茫茫的一片,宛如置身于隆冬月夜。闹也因此变得分外安静了。

这里的竹,这里的溪,以及这里永不停歇的风、水、鸟鸣,它们合着给人创造了一种心灵上的清静。内心的宁静并非是分贝的归零,它恰恰在于内外频率的一致,让人处于当中感到一种放松的和谐。不迁就、不突兀,巽溪与我们的频率,就是这么相近、相符。

流水淙淙,山影脉脉,陈溪,依旧年复一年地对人招徕。

岭南:客到山中来

岭南乡地处余姚、嵊州、上虞三市(区)交界处,属四明山麓,全乡区域面积57.4平方公里,人口1.16万,下辖13个行政村,共有水田8765亩,山林61000亩,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山区乡镇。

近年来,在“绿水金山就是青山银山”的正确指引下,岭南变短板为样板,旅游业发展极为迅猛。实现发展的转化,首先得益于岭南乡得天独厚的自然之源。这里山峦起伏,浮云缥缈,是全区海拔最高的乡镇;这里绿林密布,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物种丰富,闻名遐迩,传统名优特产板栗、茶叶、花岗岩饰材被誉为“岭南三宝”;岭南乡还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板栗之乡”。

不可胜数的秀丽之中,尤以“覆卮霭云”“七丈花岩”“四月天地”“石浪奇葩”“七星望月”“泰岳寺”和“千年梯田”等特色景点令人乐此不疲,加之白墙灰瓦的自然村落、淳朴好客的风土人情,又有以革命老区许岙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资源,都成为了岭南民宿发展的温床,成为乡镇发展的新引擎。

譬如生活在苕花岭这个上虞海拔最高自然村落的村民们,就从“靠山吃山”盛产樱桃的单纯模式逐步转向了综合性旅游服务业。从最早在覆卮山“攀浪节”的推动下产生至今,村里33户人家已经用自家的农房开出了15家颇具特色的农家乐,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石浪人家”。随着多年的发展,“石浪人家”使生活在山水间的苕花岭村人实现从普通农户向旅游商户的跨越。

“从年初到现在,我家已接待了上千名客人,像今天就接待了6桌客人,准备的都是当地的土菜,客人们也吃得很满意。”村民梁建增告诉我们说,很多客人都是节假日自己找上门来的。而村民余服民家的接待能力比老梁家还大,“不光是吃,现在还有好多农户家有了住客。”

再如东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岭南乡东澄村。近年来,镇、村两级干部将整个村子进行统筹策划,形成景入村中、村在景中的格局。同时,借助上虞第一高峰——覆卮山峰特殊的地质构造,无论春秋,游人络绎不绝。

走进村内,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标牌、协调自然的农家布局、宽阔整洁的游步道、美观大方的农家大院。这里,外地车辆随处可见。“我们平时长期居住在拥挤的大城市中,非常期待能到乡村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着大山深处的田间溪水、竹林鸟鸣的感觉。”正在拍照留念的杭州游客何强波说。

而在岭南乡龙山村的诸大山谷间,“覆卮养生山居”坐落在谷底高处,与谷心、湖泊相伴。热情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龙山村人,他带领我们参观了他在后阳台种植的茶树,他说:“这里海拔有600多米,空气新鲜。我把 养生山居 建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就是因为它环境好,农家乐餐厅和12个房间,为过往的游客提供地道的山珍和舒适的休憩地。”

在岭南,几乎每个村都有农家乐和民宿。“以前只有几间平房,大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懂什么经营之道,客人来了就只管让他们吃饱。现在大伙都摸准了客人的喜好,开发了几个特色菜,把自家后院重新翻修一下,建成了民宿。农家乐和民宿的规模逐渐扩大,服务质量和硬件设施改善,价格也上去了。”岭南乡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每年清明小长假和“五一”节前后,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岭南赏花摘果,垂钓山涧小溪,享受天然氧吧,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里可观千年梯田,赏樱花云雾,沐清新氧浴,攀世纪冰川,品特色农菜,住农家石屋,是现代都市自驾游的首选之地。

长塘:不可居无竹

2月23日,天下着蒙蒙细雨,却依然挡不住我们去长塘桃花源生态旅游区的步伐。沿着两边的茂林修竹,空气中饱含的负离子顿时将我带回四年前来桃花源时的情景。也是如此青叶摩挲,也是那样苍翠如滴。虽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比较,这里没有夹岸数百步的桃花,也没有缤纷落英,但修颀纤长的翠竹一直从土地里一脉相承到了蓝天,密密匝匝,俊秀挺拔,仿佛是它们擎住了这片天空。

景区门口,只见潺潺的溪水从树边或撞或缓而下,奏出轻快悦耳的节奏。景区内湖、潭、溪、林、山、滩皆备,尤以湖山特征较为显著。空谷幽兰,修竹茂盛,茶树吐香,碧波荡漾,涧泉淅沥,松涛阵阵,身处其境畅怀怡然。景区内植被丰富,绿化率高,有水杉、毛尾松、黑松、青冈、香樟、毛竹、桃树、柿树等,森林覆盖率8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绿肺”“氧吧”之美誉。桃花源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虞舜大地上。

进入新世纪,桃花源景区以同天斗水库为依托,重构龙潭水库、桃花坞、茴香竹园、农家乐四大块旅游景观资源。同时建成水上游乐区、悠然垂钓区、户外烧烤区等。在林间的幽风里、山间的鸟鸣中、婆娑的春雨下,不禁想起很多生活琐碎的事情。“智者乐水”,我虽不是智者,但此时乐于水,却揽掬了一瓢静谧的心智。岸边的水杉伫立浅水,恍如正静静梳洗着自己的倒影。

循着桃花源的流水,向外不远,是会篁村,村内有几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显得有些许破败。“我们打算将这些房子重新翻修一下,作为景区的配套项目,开发民宿。”同行的长塘镇工作人员介绍,长塘是绍兴市重点毛竹基地、省级毛竹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域,竹林面积达1.8万亩,其中,投产1.5万亩,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可谓村村有竹,家家有笋。


民宿的建成将“与竹同居”变成现代的诗情画意。届时,青山叠翠,曲径幽深,漫步其中,听竹林涛声,看满目翠竹,享采掘之乐,品四季鲜笋,观人文风情,长塘民宿无疑将成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最佳休闲乐园。

若是赶上清明前后,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晒笋干”。把毛笋剥好、洗净,切成薄片,与咸菜一起煮,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一竹匾一竹匾的笋干菜,成就一道独特的风景。梅干菜蒸肉、干菜汤、笋干炖肉等等与笋干有关的菜已成为人们来长塘必点的特色菜,那种喷香,只待游人上门亲证。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