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迎来“枢纽经济”时代的郑州永康五金商人

迎来“枢纽经济”时代的郑州永康五金商人

迎来“枢纽经济”时代的郑州永康五金商人

金华新闻网8月2日消息  记者孙武斌 实习记者叶阳天  7月23日发自郑州

编者按:拉高标杆补短板,开放发展增活力。7月份召开的永康市委全会提出,开放发展,核心是内外联动,目标是以开放支撑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如何更好地实施“开放发展”,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了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都市区建设,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发展思路。

为此,本报“走丝路,访浙商”采访小组,先后赴“一带一路”规划重点提及的节点城市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实地采访,与当地创业的永康商人对话,展示永康商人在“一带一路”中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拓宽空间的历程。

2013年7月,从郑州至德国汉堡的铁路集装箱班列首次开行。到目前运行总数已超过200班次,运输货物总量、满载率、境内外集疏分拨范围等均居中欧班列首位。郑欧班列集货范围覆盖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在内的22个省份,河南省外货源占班列总发货量的80%。

我们选择郑州作为采访的第一站,也因为一位在河南工业大学就读的永康小伙子——叶阳天的暑期梦想之旅。刚刚完成大二学业的他,暑假没有立即回家,而是选择离家更远的中西部,从中原大地上的郑州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带”一路西行,寻访在外打拼、创业创新的永商们。

被“拉”到郑州的货车司机

100多年前,“火车拉来”郑州小城。如今,成为以“米”字形高铁、高密度高速公路、新兴航空港等为标志的“铁、公、机”综合大枢纽。

15年前,开着货车的永康司机王帅来到这里创业,也见证了郑州“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的加速崛起。如今,王帅已在郑州立足,经营着一家万事达酒店用品公司,并担任了郑州永康商会常务副会长。

“永康人走出来创业的,其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拿产品出来销售,另一种就是被逼出来的。”王帅说,在郑州创业的300多户永康商家中,自己属于典型的后者。

说起自己的“创业路”,王帅最难忘的是7年的货车司机生涯。1994年,王帅开始为四方集团运拖拉机到上海的,后开大货车跑广东。也许是运气不好,他花26万元分期买的一辆新货车,因为质量问题,跑广州的钱基本上花在维修车上。用王帅的话说就是跑一趟赔一趟:“不仅没怎么挣到钱,一次去广州运煤气灶,还造成脸颊轻骨折。”

2001年,王帅被朋友拉到郑州创业,合伙做酒店用品批发。白手起家,创业艰苦,“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因为老婆生孩子急需用线,没及时给一个厂家汇5000元货款,结果人家春节上门讨债……”

在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王帅依靠自己的诚信与服务创出了一片天地。由最初的36平方米的小店面到如今的2500平方米的两层大仓库。作为一级批发商,他的酒店用品面向中高端,在河南销售的范围已经覆盖80%以上区域,而60%以上的产品来自家乡永康。

    

郑州是‘一带一路’规范中的重点内陆节点城市,在建设城市航空港、国际陆港的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很大,机遇很多。”王帅说,希望能为永康企业对接“一带一路”,搭一个平台,架一座桥梁,在开放发展中赢得更多的商机。

85后“创二代”的美丽商业经

应斐斐是个爱笑的85后。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应斐斐就开始接手家里的厨具生意。从她父辈到现在近20年的厨具生意,已经在河南市场创下了不小的口碑,老客户带新客户,忠诚度都很高。

对此,应斐斐言语之中透出几分自豪:“我们经营的一半以上是永康产品,在外地卖着家乡产品是满满的骄傲,关键也是永康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随着“一带一路”的布局和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试行,深居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电商基础和开放度落后于东部沿海的郑州,正成为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的领跑者。

作为85后,应斐斐不仅是郑州鸿达厨具业的负责人,还是郑州永康商会的副会长。面临如此好的机遇,应斐斐的观念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她发现做微商可以帮助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妇女维护好家庭关系,能够使家庭女性重新与社会接轨,跟上时代步伐。

而应斐斐的母亲胡玲玉则是永商外出创业的典型代表。1997年通过招商来到郑州,20多年奔波,凭的就是一股走四方、闯天下的韧劲和干劲。现在,面对孩子们的做得风生水起的跨境电商业务,胡玲玉是一脸满满的骄傲:“我可以放心交给下一代了。”

采访完快离开的时候,胡玲玉阿姨塞给我们一个亲手做的肉麦饼,说一定要尝尝是否还是那股家乡味。

吃着永康肉卖饼,坐在奔驰的动车上,我想,在呼啸西进的郑欧班列中,该承载着多少“走四方”的永康“五金名品”啊!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