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元御著作语录之《素灵微蕴》

黄元御著作语录之《素灵微蕴》

黄元御著作语录之《素灵微蕴》

医理精湛,而且著述文采非凡,众所周知。今特辑录著作中知名语录,以显其中医思想和见识。其中不光有说理,还有抒情,不光有尊崇先圣之心,还有驳斥后世庸学之愤。其思想如日月之辉,永照人间。
《素灵微蕴》
卷一
知天道则知人道矣。
五行之理,相生以气,非相生以质,《谭子》所谓形不灵而气灵也。……相生则无不及,相克则无太过,生则见变化之妙,克则见制伏之巧,亦克以气而不克以质也。
                                                                       《藏象解》
阳受气于四末,故四肢为诸阳之本。然阳升于手而降于足,阴升于足而降于手。升为初令,降为终气,则阳盛于手而阴盛于足,故手巧而足拙,以阳性轻捷而阴性迟重故也。
《经脉解》
卷二
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神圣工巧,优劣悬殊,故四诊之中,首推望色。
                                                         
故语可伪也,而声不可伪,神气之默喻也。由五声而知五色,由五气而测五神,《谭子》所谓语不灵而声灵也。
《五色解》
问法在于善解,解极其彻,则问致其详,不解者,不能问也。
                                                                          《问法解》
究其源流,泻火之论,发于刘河间,补阴之说,倡于朱丹溪。二悍作俑,群凶助虐,莫此为甚!                                                            
                                                                          《医方解》
卷三
法当治中以培升降之用,燥土而拨转运之机。所谓发千钧之弩者,由一寸之机,转万斛之舟者,由一桪之木也。
                                                                            《齁喘解》
土旺则上清下温,升左降右,稍助其推迁,而南北互位,东西贸区,静与阴同闭,动与阳俱开,成然寐,遽然觉,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识于心,泰山崩而色不变,迅雷震而心不摇,神宇泰定,诸病俱消矣。
                                                               《惊悸解》
土困于中,而四维皆病。     
                                                                《飧泄解》
自医理失传,火逆上热之证,概谓阴虚,肆用归地败土,枉杀生灵,至于妖魔下鬼,乃以龟板、天冬、知母、黄柏泻其微阳,得之立死,其祸更惨,此刘朱之遣毒也。
                                                                《火逆解》
卷四
后世庸工或以承气泻火,或以六味补水,或以四物滋阴,述作相承,千秋一例,而《金匮》立法,昭若日星,何其若罔闻知也。
                                                               《消渴解》
太阴湿土,虽名克水,而湿性易发,辄为水侮,故仲景立方,第有泻湿之论,而无补水之条。至刘朱二家,专事泻火,而鼓胀一门,亦谓湿热,不知湿热之原何由而成,此进蛙夏虫之见耳。
                                                               《气鼓解》
丹溪论病,悉归于痰,不知痰饮化生,全因土败湿滋,乃以噎膈痰多,竟以为燥,此狂夫之下者,是后医书,皆袭其讹,以为阴亏燥甚,遂使病者多死。此自中古以来,庸流立法之误,并非不起之证也。
                                                               《噎膈解》
孝和病,用暖水燥土,滋木清风之法,十余剂拥杖而起,放杖而笑,不知病之去也。
《中风解》
轩岐既往,《灵》《素》犹传,世历三古,人更四圣,当途而后,赤水迷津。而一火薪传,何敢让焉。原始要终,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藏诸空山,以待后之达人。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