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款校服那么美,当下校园为什么偏偏不再沿用?12:12:44
民国虽然短短三十七年,却充满了许多故事,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文化印记,校服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视觉痕迹。民国校服,曾是那样的素雅又亮丽, 所以在如今运动校服当道之际,人们 愈加怀念那一袭清新的民国校服。 于是文艺青年们, 每逢毕业季则争相拍摄民国校服毕业照,为什么俊男靓女对民国校服情有独钟呢?为何不少人喜欢穿却得不到推广?且听在下为您一 一道来。
首先,民国校服上衣的颜色多为青蓝色或灰色,或直或褶的裙子映衬出朴素而恬淡的女子风度。浅色调则能更好地凸显身材,无意间打破了禁锢,初露自由,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日渐的时代下,民国的校服就显得别有一番韵味。但是虽然学生们有怀旧的情愫与诉求,但校服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印记,因此民国时期的校服并不一定适合今天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具体来说,民国时期能上大学的学生大多家境不错,生活丰沃,因此校服也是极尽风雅、有趣、中西合璧之能事,能最大限度地凸显人的身体。而当代中国校服很大的作用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在物理服装上抹平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因此从这个现实功用的层面来讲,民国校服纵然优雅端庄,却并不适合不同身份、家庭的孩子长期穿着。
其次,民国校服上毕竟附着有那一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含义。在中国文化里,人的衣裳与文化制度是并驾齐驱的重要文明标志,一朝有一朝的制度,也包括衣服。我们自然不可能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然穿着旧时代的服装,而是会受到新时代的洗礼。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也是这道理,衣服是要方便生活学习的,不可能为了好看而一成不变。
第三,是审美权和社会接受的问题。虽然怀旧风在部分群体间很浓厚,但是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建国后形成的运动服加校服的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中国这样国情复杂的国家来说简单的一致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成本最低的。当下的社会审美虽然表面上更加多元化,却面临着很多阻碍和挑战。有些保守派认为民国裙装太暴露,不雅;也有人认为民国服装太成人化,潜意识里仍然是把大学生群体当孩子看。所以说校服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审美权操控在谁手里的问题,很显然民国校服裤虽然好看有韵味但不是主流,也不被某些审美权威或者行政采购部门青睐,自然难以大规模复兴推广。
当然民国时期的裙装等校服对人身材有最直接的考验,身材不好的人穿上去恐怕就是东施效颦,要被人讥笑为恐龙了,故而民国校服也只是拍照cosplay之用,鲜有做常服的,估计不少人也是自忖身材不够,也只是图一时新鲜罢了。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