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突出民族特色 助推转型发展 促进民族村全面振兴

  • 突出民族特色 助推转型发展 促进民族村全面振兴
    05:57:29

滕州市滨湖镇东古村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北部,北依凫山,西濒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与济宁的微山县、鱼台县、邹城市三县(市)交界,距滕州市区30公里,济微公路穿境而过,457户,总人口2348人(其中回族人口1169人),耕地面积2420亩、有效灌溉面积1200亩,有1所回民幼儿园,为滕州市民族村。村内有明代清真寺、洪济桥、观音阁各1座,元代石牌坊1座、清代百寿坊1座,百寿坊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济桥被列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滕州市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了东古民族村发展振兴的新路子,有效促进了民族村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了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开创了滕州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一、 聚焦产业兴旺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发展之本、富民之源,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物质基础。

1积极培育少数民族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优势,加快建设民族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民营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滕州恒祥木业公司等少数民族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东古村有鑫达、和穆等少数民族合作社5个,成员30余家,年出栏牛羊1.2万头(只)、鸭15万只,年利润300余万元;民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98户,少数民族从业人员200余人。

2、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投资500余万元,按照当地回族民居特点改造了东古村内和济微路沿线360余户民居、商户,村内有超市商场8家、婚庆公司2家、清真食品加工和餐饮17家,各类五金建材、农资、粮油、服装、化妆品等店铺80余家,年加工清真肉类480余吨,是济宁、邹城、鱼台、微山等县(市)及周边地区的清真肉类供应地;村内有传统农贸大集,每天有集市,商家云集,商贸服务业兴旺发达。村委会计划进一步开发清真寺沿街商铺,已与沿街住户签订了协议,将打造成为东古经济发展新亮点。

3、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坚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充分挖掘东古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投资300余万元,复垦北部山区土地150亩,栽植核桃、苹果等果树70亩,山上栽植花椒、侧柏1.5万余棵,对村南部625亩涝洼地进行了流转,种植竹柳,增加了群众收入。

4、做好旅游发展文章。东古村穆斯林文化特色明显,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紧靠国家4A级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清真寺内有重要古籍文物价值的清咸丰年间手抄镶金箔《古兰经》。近年来,东古村找准发展定位,挖掘穆斯林文化内涵,保护利用清真寺、洪济桥等历史古迹,投资建设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了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旅游景区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体,以特色旅游发展助推乡村建设,用美丽乡村带旺旅游发展,探索出民族村振兴的新路子。加大对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计划今明两年投资200万元,打4眼深水井,架设供电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尝试发展山区农家乐、乡村旅游,打造富有特色的民游民乐景点,助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二、聚焦生态宜居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整洁美丽是乡村的“硬件”,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的基础。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进一步美起来。

1、高起点规划。按照“突出民族特色、生态田园村庄、宜居宜业宜游”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聘请了天津市润实规划设计院对东古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彰显民族特色,一街一貌一景,逐步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起好步、奠定基础。

2、全方位建设。近年来,争取国家、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各项社会事业资金200余万元,总投资800余万元,先后安装了自来水、太阳能路灯、电子监控设备,硬化了村内道路,高标准建设了村级便民服务大厅、回民小学、回民幼儿园和民族卫生所,对村内供电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水、电、路、网络、有线电视“户户通”,极大方便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3、优美化宜居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推进改厨改厕,栽植绿化树木10000余棵,购置垃圾收集车(箱)13辆(个)、垃圾桶150个,配备9名保洁员,常年保持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提升东古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水平,实现了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的转变,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

三、聚焦乡风文明 培育社会尚善新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根和灵魂,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更是教育塑造人、提升乡村文明的过程。

1、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以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载体,加大投入,建设了农家书屋、宣传栏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发挥了村文化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同时,投资60余万元,对清真寺进行了改建维修,建设了《古兰经》珍藏馆,用高科技手段复制了古籍《古兰经》,制作了民族团结宣传绘画长廊,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对外宣传的窗口。

2、加强乡风民俗建设。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示范创建以及群众性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经常开展“三下乡”、书画展、文艺汇演、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把群众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让文明新风融入各族群众生活之中,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3、重塑乡村社会规范。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掘优秀乡贤文化和家风家训,宣传新乡贤典型,激发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深入实施爱诚仁孝“四德工程”,抓好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制作了善行义举四德榜,让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展示精神风貌,在交流中提高道德素质,塑造了良好的乡村德治秩序。

四、聚焦生活富裕 增强农民增收新动能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农民富裕,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发展新型电商市场近年来,东古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把电子商务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初步探索了农村产业经营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体系,全村开设了9家网店,推动“互联网+市场”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

2、创新农民增收新途径。探索农村经济增长新的管理运行机制,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集体闲置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村民闲置房产,正在探索农村宅基地转让、抵押的路子,增加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养老、乡村养生等绿色康养产业。加大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技能,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推动农民再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东古村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新动能发展的根本之策,实施开源增收、传统增收和动能提升“双支撑”。计划今年在牛羊肉等清真食品深加工、冷藏冷库建设、商贸流通、休闲观光等方面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激发本地致富能人、养殖大户、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4、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提供信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走劳务输出、产业扶贫、企业扶贫、能人带动、加入合作社、土地入股等增收的路子;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发挥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作用,确保按期全部脱贫。

五、聚集乡村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今年初,东古村党支部、村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出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创新实干、勤政务实的两委班子,建立完善了以支部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治理体系,党员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村风文明提升、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家庭一面旗”的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2、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广泛吸纳回族群众参与村务治理,健全议事协商,推进村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增强班子服务意识和村民自治能力,增加群众获得感。近年来,投资200万元,实施了东古便民服务大厅、生产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3、打牢维稳基础,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依托村党支部,吸收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和回汉族群众代表,坚持每月走访民族户、定期走访困难户、及时走访矛盾户,做到“晓百姓事、干百家活、融全村情”,做到管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建立了村级综治矛调中心,设立村级警务助理工作站,发挥法治副主任和警务助理员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和邻里纠纷,筑牢平安稳定网底。东古村连续多年实现了安全稳定无信访,2015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牢固树立新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产业更优、农民更富、环境更美、民生更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