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生态种养20:27:37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按照盐城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实施稻田养殖工作,特别是2017年“稻田复合经营示范”被列为农业系统九大重点工作创建后,亭湖区涌现出一大批稻田养殖经营主体和示范创建点。
稻田综合种养是以减少化肥、农药投入,节约农本,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及现代技术手段,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家鸭、河虾、河蟹、河鱼等的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水稻与水生动物的连作、共作、轮作等现代农业高效立体种养模式。
目前,在盐城亭湖稻田养殖的经营主体主要有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经营企业,其中以大户个人种养为主,而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企业涉及相对少。种养方式灵活化,如稻渔共作为种植一季水稻并在稻田中进行养殖,动植物共生同长的方式;稻渔连作为利用冬闲稻田养殖,捕获结束再种稻的方式;抑或种植一季水稻并在稻田养殖二茬或多茬,即稻渔连作共生并存的方式;稻渔轮作为种植一季稻后养殖,第二年不种稻,第三年再种一季稻,每三年一个轮回,如此循环进行。

据亭湖区农委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王永超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可以达到“田面种稻,水体养殖,互利共生,稳产增效”的效果,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安全+生态安全+农户增收”。一般稻田养殖亩纯效益可增加1000-2000元,如稻田养殖小龙虾,虽然前期在土方工程、灌排设施等投入较大,但1-2年即可收回成本。在生态效益方面,龙虾还能减少稻田虫源,同时水稻宽行种植病害轻,减少稻田农药使用,实现了绿色生态种养;龙虾大量摄食秸秆杂草,又提供有机质养分,改善了稻田环境,实现了优质稻米生产,大大提高了普通稻米转变为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的比例。另外,这种生产模式带来的社会效益也非常突出。发展稻田养殖,不仅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而且能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亮点,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综合利用了国土资源和水资源,增加了稻谷和水产品的供应等。因其实行绿色健康种养,所生产出来的稻谷、水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推进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使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互联网+”以及经销网点的营销推介作用,唱响“亭”字牌、“农”字号、“特”之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稳步推进,生产者对土地单位产出的要求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优质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稻田养殖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特别是2015年以来,粮食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逐渐凸现。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稻田养殖等综合种养的具体要求。
在发展新一轮稻田养殖的新形势下,盐城市亭湖区多措并举,聚集要素,通过政府扶持、技术培训、协作研究等方式,不断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与应用。在2016年9月印发的《2016年亭湖区秋播暨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用亭湖区提出了稻田养殖等综合种养的相关要求。2017年4月印发的区委一号文《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将稻田综合种养列入全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之一。2017年5月,制定了《亭湖区稻田复合经营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推进了稻田养殖示范基地的建立,统筹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财政支农优质稻米等项目向稻田复合经营倾斜,用于打造典型、辐射带动、协调推进,大大地激发了稻田养殖大户的热情。区农委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盐城市粮油站组织的水稻种植“1+N”技术观摩培训会。
2016年12月和2017年4月,特邀盐城市粮油站站长在大户培训班上就“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初探”“稻田养殖小龙虾”等技术进行专题培训,大大地增强推进稻田养殖的信心和决心。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联合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相关试验研究、跟踪调查等,共同制定《亭湖稻虾高效种养技术规程》《稻田养虾苗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等,有力推动了本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不断完善及熟化。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