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生态种养20:40:47
"全村生态种养600亩稻田,稻谷亩产达到910公斤。稻花鱼创收47万元。"。日前,记者在永定区教字垭镇采访,该镇兴隆村村支书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在区农业部门支持下,发展稻鱼、稻鸭生态种养和绿色防控技术,农业生产实现了全面增产增收。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扶贫步伐,永定区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全区大力推广了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种养,积极扶持农村新经济组织以及广大农民,采用"稻鱼共养"、"稻鸭共作""荷鱼共生"等高效种养共生模式,发展"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节地、节水、环保、生态农业,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增产增收。
一是政策引导。区委、政府成立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扶贫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亲自抓。先后研究出台了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扶贫实施方案。同时,还配套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
二是基地示范。该区在教字垭镇兴隆、桥头乡高峰、沙堤办事处朝阳、合作桥覃家山等村建立了稻-鱼、稻-鸭、猪-沼-菜,荷(莲藕)-鱼,林(水果)禽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生态种养,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
三是农技服务。全区共选派9名农技专家、12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帮助生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把关生态种养模式选择,以及良种繁育、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种养技术应用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等。
四是项目扶持。自2012年以来,全区每年超过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之路。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34家、家庭农场251家。今年,全区生态种养面积达到24万亩。林(水果)下养殖畜禽总量达到150万只(羽),近3万贫困人口依靠生态种养脱贫。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扶贫步伐,永定区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全区大力推广了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种养,积极扶持农村新经济组织以及广大农民,采用"稻鱼共养"、"稻鸭共作""荷鱼共生"等高效种养共生模式,发展"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节地、节水、环保、生态农业,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增产增收。
一是政策引导。区委、政府成立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扶贫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亲自抓。先后研究出台了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扶贫实施方案。同时,还配套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
二是基地示范。该区在教字垭镇兴隆、桥头乡高峰、沙堤办事处朝阳、合作桥覃家山等村建立了稻-鱼、稻-鸭、猪-沼-菜,荷(莲藕)-鱼,林(水果)禽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生态种养,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
三是农技服务。全区共选派9名农技专家、12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帮助生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把关生态种养模式选择,以及良种繁育、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种养技术应用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等。
四是项目扶持。自2012年以来,全区每年超过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之路。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34家、家庭农场251家。今年,全区生态种养面积达到24万亩。林(水果)下养殖畜禽总量达到150万只(羽),近3万贫困人口依靠生态种养脱贫。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推荐阅读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