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扶手记|何君秀:幼教帮扶任重道远 我们一直在路上10:28:17
昨天下课,一位彝族老师一直跟着我。看着他欲言又止的眼神,我问他:“你有事吗?”
他小心的问我:“你是不是也在‘一村一幼’帮扶群里?”
我回答说:“是呀!”
“那你是不是禾禾老师?我是瓦渣哈机,谢谢对我们的帮扶。”
他的话令我很惊奇。在一百多人的群里,既没有头像也没有名字的情况下,一位陌生的彝族朋友竟能凭着感觉找到我,为他52位贫困的孩子们寻求社会援助。
瓦渣哈机给我介绍了他们村的具体情况:一共52位小朋友,目前没有专门的教学场地,借用村委会的办公地点;中午没法做饭,孩子们只能在家里带食物,用微波炉打热;孩子们没有玩具,缺少教学用具;没有营养餐,孩子们到学校还有好几公里……
年轻的瓦渣哈机是凉山“一村一幼”幼教辅导员中的一员。听到他的话,很多念头我脑中一闪而过:面对这么多困难,彝族老师们还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坚守着这份神圣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他们那么年轻,正是有梦想的年龄。
回首帮扶之初,从第一堂课起,我就与参与支教的培训专家老师交流过。我们都认为,这次幼教帮扶是局里精准扶贫的专项活动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精准,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量贴近凉山当地的教学生活,不要让这里的老师认为与我们的差距太大,尤其是要对这些来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给予希望,燃烧起她们明天的梦想。
每天上课归来,老师们都会把收集到的情况反馈到我这里,谈谈她们的感悟,特别想多尽力为她们做一点点事情。
来自西马棚幼儿园的周艳娟老师告诉我,“何老师,这次上课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比我从调研报告上看到的还要困难一些。但我告诉他们,(上世纪)80年代一个村可能只有一部电视,不到十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你们的幼儿园一定会在政府和社会的援助下越来越好的。我想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旅游帮扶,带着孩子、家人和朋友,去具体帮扶一个幼儿园……”
东通顺向莉副园长给我说,“何老师,我还没进群,我想进去,如果在教学上有什么困难,我会在群里给他们解答,也可以把我们一些理念分享给她们……”
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每一天,我都被这群参与培训的老师感动着。她们牺牲难得的假期,准备课件,参与培训,还想着有更多的机会能为凉山州“一村一幼”做点贡献……
左为瓦渣哈机。右为瓦渣哈机所教的孩子。
这些念头从脑海中闪过,只是一瞬间的功夫。我告诉瓦渣哈机老师,自己可以帮他发布求助的信息,但为了确保真实性,需要个给他照一张像,他很高兴地同意了,整理了一下衣着,有点紧张地面对镜头。随后,瓦渣哈机又主动将班上孩子的照片发给我,再次请我一定帮这里的孩子寻求帮助。
这是真实的故事,他们不是为自己争取,只想为孩子们找一点赞助,解决营养餐、教学用具,帮孩子们找喜欢的玩具。看他们在美术培训课上做出那么可爱的小鞋和娃娃,上课的东府幼儿园江瑛老师特别感动,说:“今天我要自掏腰包多带一点彩泥去。那些老师们从来就没有玩过这些彩泥,但我会教他们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泥土做一些手工,让孩子在玩耍中找到童年的乐趣……”
凉山州“一村一幼”惠民政策已经惠及7000多名老师,11万名儿童。老师上岗前,由州教育局分批次举行了专业培训,解决了老师和场地问题。大部分的幼教点都解决了中午的营养餐、午睡的地方……虽然目前偏远地区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在凉山州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种福利会辐射得更远,孩子和老师们会越来越好的。
精准扶贫,幼教帮扶,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