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发文:从小学到高中要增设一门必修课08:11:09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
将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
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这就意味着,除语文、数学、英语课外,
综合实践课必须全员参加,人人要学!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必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
基本理念是什么?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课程目标是什么?
这门课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为便于操作,在提出总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并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
课程组织 原则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
1、自主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整合性
5、连续性
活动方式有哪些?
1、考察探究
2、社会服务
3、设计制作
4、职业体验
除此以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
课时如何安排?
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好好上,
绝对是造福广大学生的!
您觉得呢?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