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时代呼唤素质教育

  • 新时代呼唤素质教育
    10:36: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是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就赋予了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完成这一使命,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文化教育是中心,智力开发是关键,思想道德培养是根本,良好的体质是保证,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是个体差异需求的必要补充。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其他方面的素质才能有更好的依托,达到更高的层次;只有注重智力的开发,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只有抓好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
毋庸讳言,当下,一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效果实在难以尽如人意,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有所欠缺,尽管有的想方设法改变教育方法,但从根本上并未真正摆脱诸如题海战术的教育模式。导致应试教育不断强化、素质教育日渐式微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认识上的偏差。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是很难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要改变教育模式“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协调现状,就应从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师教育方法上入手加以改变。这是因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说到底是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师教育方法的问题,是一些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本意,或者说没有真正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知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学好文化课考出好分数,而且要求学生的其他方面素质同步提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素质教育是培养有创新思维能力、有驾驭知识能力、能做知识主人的学生;而应试教育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二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方式的制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系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又要有在课堂上深刻全面、生动形象地把知识讲活讲透的能力,从而取得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理解掌握并懂得应用的良好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好处多多: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举一反三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有学有所成的获得感;二是课后学生用少量的时间、做少量的作业就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从而有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锻炼和提高;三是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讲授中体会如何读书学习,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就能养成自学能力,进而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是把老师讲课与学生学习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作用。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也就变成了自由快乐的事情。

说实在话,学习本应是先学知识后做作业,学习知识是主要的、是根本,做练习是辅助的、是手段,是为验证知识是否掌握、会用。然而,在一些中小学教学中,老师讲课与学生学习呈现出“两张皮”的不良态势。有的老师讲课从自身出发,未能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老师课后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常常是以做作业为主,只能通过做作业来掌握知识。殊不知,这样的教与学,即使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并不能真正理解,更谈不到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也必定是零碎的、僵化的、片面的,难以达到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灵活的。为此,我们要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等作为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从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素质教育顺利开展消除各种羁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复兴,教育先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开花结果不懈努力。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