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硅衬底LED技术是如何突破?晶能光电CEO王敏揭晓秘诀

  • 硅衬底LED技术是如何突破?晶能光电CEO王敏揭晓秘诀
    11:36:08
    当南昌的硅衬底LED项目一举成名,国际国内业界都惊叹不已:“中国公司?南昌公司?这么牛!”惊叹之余,社会各界更多的是好奇:晶能光电这个扎根红土地的企业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遇到困难时又是如何做到砥砺前行?
    从实验走向生产的雄关漫道
    “模仿不是长久之计,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专利才是发展之道。”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CEO王敏说道。
    2004年,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突破了硅衬底LED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当时业界30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与江风益教授是老乡的王敏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不已。王敏对当时的LED行业看得很透彻:LED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在蓝宝石LED技术领域和碳化硅技术领域,布满了涵盖全领域的专利地雷,国际产业巨头都在不动声色地申请大量核心技术的专利,并设下一个个非常严密的专利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踩到专利地雷。
    可是,硅衬底LED技术很好地避开了这些专利地雷,一旦投产成功,前景将无可限量。为此,王敏决定与江风益教授合作,一起推动硅衬底LED技术走向成熟,共同将其投入量产。
    实验室里技术的突破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要将超前沿的硅衬底LED技术实现产业化又谈何容易。正如晶能光电首席技术官赵汉民所说,在实验室里做一百次成功一次,你都可以说你做成了;做一百个样品做成一个,你也可以说你成功了。但实现产业化,却要保证100个都是合格的,这中间要跨越的鸿沟难以想象。
    以硅衬底加工为例,在实验室内试验成功了,就真的可以生产成功吗?赵汉民告诉记者,由于产品数量少,用于硅衬底加工的液体浓度与时间都很容易掌控,而到了试生产阶段,一方面浸泡的硅衬底数量多,另一方面市场上没有与硅衬底相匹配的设备,这就导致产品良率大幅下降。“一开始良率只有5%,比在实验室的时候糟糕多了,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傻了。”王敏回忆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厂家愿意为你生产设备,只能买回相近设备,自己摸索着一点点改造,一改就是一年多。
    研发最前沿的技术,没有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每年因试错交出的“学费”高达几千万元。最困难的时候,晶能光电背负了3亿多元的贷款,尽管如此,晶能光电仍咬牙坚持,公司高管带头拿低工资以保证每年研发投入都在8000万元左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看到了成功的曙光。2009年,晶能光电实现了硅衬底小功率LED芯片量产,2012年6月实现大功率LED芯片规模化量产,他们成了硅衬底LED技术最早的实践者。
    为项目踏上艰难“找钱”之旅
    技术并非是唯一要跨越的“门槛”,资金也是其中绕不开的“拦路虎”。
    最前沿的技术需要最大规模的投入。没有资金,要将硅衬底LED技术实现产业化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尽管当时不少人对王敏冷嘲热讽,但是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并不给予反击。他说:“质疑是另外一种动力,最好的回答是把事情做好,用事实说话。”
    从此,王敏走上了磕磕绊绊的“找钱”之路。2005年,王敏想尽办法找遍了能够出钱的各类企业、银行及政府。“面对这项实验室技术,在谈前景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可等到真正需要资金时,大家都非常谨慎。我们还找了十几位浙江企业家,但他们希望投下来之后,次年就能靠盈利收回50%,两年内将成本全部收回。”王敏说道。
    正当王敏筋疲力尽、一筹莫展之时,机会却来了!金沙江创投向王敏伸出了橄榄枝。原来,金沙江创投当时正好想投资LED,又听说江风益教授的硅衬底LED技术获得突破,对此很感兴趣。于是,金沙江创投带着专家、团队往返于美国和南昌50次,就为了考察江风益的硅衬底LED技术,并形成了10万余字的技术考察报告。“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江老师的实验室没有现在这么优越的条件,对于江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做出好的成果,我们十分敬佩,所以一直在追踪。”王敏说道。
    2006年,金沙江创投投了一千万给江风益教授做中试。同样在这一年,晶能光电正式成立。从成立之初,晶能光电就已经和硅衬底LED技术密不可分。晶能光电的成立,让硅衬底LED技术实现量产成为了可能。

   有了金沙江创投的第一笔投资,再加上政府的扶持,晶能光电所有研发团队都憋着一口气,等待最后的爆发。2007年,实验室技术成熟以后,中试也随之成功,金沙江创投又联合其他的投资人投了4950万美金,开始建厂房发展3条生产线。2010年,又有其他投资人加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际金融公司IFC,他们投了5050万美金,继而扩产到了21条生产线。


     晶能光电的产品主要是做发光材料和芯片,在此基础上,王敏又向下发展延伸产品,于2009年创办了以路灯和隧道灯这些大功率的产品为主的晶和照明。后来,这家公司被央企中节能环保公司“相中”了,2013年一跃成为晶和照明的第一大股东,现在改名为中节能晶和照明。

破茧成蝶形成完整产业链

     2012年,被人们看好的LED行业进入了寒冬期,全行业企业设备开机率不到60%,不少企业纷纷无奈“关门大吉”。然而,位于英雄城艾溪湖畔的晶能光电似乎并不受这股行业寒潮所影响,让业界震惊了一把,上演了一场“逆势上扬”的好戏。

    这一年,晶能光电硅衬底LED产业链销售额突破5亿元,设备满负荷运行,部分订单交期排到了2014年一季度。2014年8月,美国能源部《固态照明研究与发展制造蓝图报告》中明确写道:“晶能光电是硅衬底LED技术的最早实践者,并在2012年6月开始量产硅衬底氮化镓LED裸芯”。

    晶能光电在2012年6月向全球宣布硅衬底大功率LED芯片的量产,这不仅标志着硅衬底LED技术的成熟,也标志着国外垄断大功率LED芯片历史的结束。量产事件对整个LED产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入选为2012年度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年度新闻事件。同时,硅衬底大功率LED芯片技术被评为“第十二届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

    随后,王敏又在晶能光电的基础上孵化了晶瑞光电,无论是从出货量还是技术、价格上看,都在大功率封装行业做到了极致。至此,晶能光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游硅衬底LED产业链。

数据显示,2013年晶能光电硅衬底LED产业链销售额达6.78亿;2014年达9.75亿;2015年1到10月份达16个亿,且晶能光电在印度中标了一个四万盏硅衬底LED灯项目。如今,其硅衬底LED技术的产品企业用户超过300家,几乎覆盖全部照明领域……

    “硅衬底LED技术一旦投入量产,前景不可限量!”王敏的话应验了。谈及未来企业的发展,王敏踌躇满志地说:“下一步希望能够利用资本的力量并购跟我们配套的企业,把他们引进南昌、引进江西,进而把产业集群做强做大!”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