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体系 驱动家居企业创新发展

  • 明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体系 驱动家居企业创新发展
    15:35:12
在家居行业,标准几乎渗透到了设计、生产、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它代表了在特定领域内先进技术应达到的必需水平。而在标准化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的时期,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能通过专利转化为商业价值,成为开拓市场的利器,更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准化工作和知识产权已愈来愈引起大家的关注。
我国家居行业标准化现状
家居行业标准化包括家居产品及其工艺规范、家居制造设备、家居检测设备、家居五金配件、生产管理、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等,其中家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我国家居标准化的重点。我国是世界家居生产和出口大国,全国有规模以上家居企业5万多家。家居标准作为规范行业、产品和市场的基本技术支撑,多年来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批准发布的家居标准就有120项,其中国家标准60项,行业标准60项,涉及家居的性能、名词术语、安全卫生、工艺管理等标准。
近年来,随着家居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以及家居市场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家居标准现状存在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家居标准滞后,原有标龄过长、体系交叉等现象,因此家居标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现有标准在自动化、安全卫生、艺术特色、整体化、安装配合等方面标准化有待加强;第二,现有标准注重家居使用功能标准化,有待加强家居的耐久性、安全性、维修、运输、贮存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第三,有待加强特殊材质家居和特殊用途家居的标准化工作,确保安全环保;第四,儿童家居逐步普及,目前我国只制定了《儿童家居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儿童具体产品标准化还有待完善;第五,新兴领域使用的家居(如展览用家居、娱乐、旅游场所用家居、野营家居、仓储家居、实验室家居等)标准化也处于滞后状态,有待加强这些新兴领域的家居标准化工作。
家居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正在日益成为当今家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借助家居标准这一载体,利用专利这一武器,不但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竞争位置,还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从根本上讲,标准具有公共特征,而专利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私权。当专利成为家居标准组成部分时,如何处理专利保护的问题,已成为家居标准化与专利关系的核心问题。
在标准化过程中,标准化机构往往会要求专利持有人就技术是否提交专利申请进行声明,以便其他厂商决定是否同意将该技术写入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就规定:在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有相关专利的说明。在有些情况下,专利持有人会隐瞒技术已获得专利授权的事实,待该技术成为标准的组成部分的时候,再利用其对专利的持有收取高额的专利费,这种情况被称为专利对标准的“劫持”,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家居标准化的前进发展。
其实,标准和专利都以技术为主,标准含有专利并不会给其实施带来法律和现实上的障碍。标准只有同专利相结合,才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实现它们的价值,更有效地促进经济与贸易在更高的水平上更快地有序发展。标准与专利的相互兼容,意味着技术规范受到了专利的保护,专利从非标准领域向标准领域扩展,从而形成我国家居标准的保护优势和市场开拓优势。
标准与专利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家居标准在市场上更具有生命力,不但能为知识产权人创造更多利润,也能为企业争取更多市场竞争力。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