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专家呼吁:保健品营销乱象治理 应打好组合拳

  • 专家呼吁:保健品营销乱象治理 应打好组合拳
    09:22:20

原标题:专家呼吁:保健品营销乱象治理 应打好组合拳

普通食品假冒保健食品、以“健康讲座”“免费活动”等为噱头促销……

保健品营销乱象频现

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近日,全国多地保健品营销乱象遭曝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回应称:针对食品产品、宣传信息等欺诈行为制订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已向社会征求完意见,即将发布。

许多网友也反映了自己或家人遭遇的类似情况。在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系统,记者检索“保健品”发现,共有300多条投诉和举报,其中不乏“骗老人买保健品”“组织老人洗脑买保健品”等投诉件。

日前,记者走访相关部门、专家,就如何规范保健品市场,听听他们的意见及建议。

网友:老人怎么劝都不听

家住福州鼓山的网友谢女士说,父亲每个月都要花大几千甚至上万元购买保健品,而且都是一整箱一整箱地抱回家。谢女士说,她的父亲今年已经70多岁,购买的这些保健品很多都没有吃。“包括羊初乳营养粉、鱼肝油胶囊等,老年人身上存着的一点钱都去买了保健品了。”谢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老人买保健品,家人怎么劝都不听。

在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系统上,一位网友投诉称,家里老人花2万多元买了“铁拐李”系列保健品。“感觉被骗了,他们声称这些保健品都是权威单位推荐的。”该网友说。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保健食品乱象有以下几种:以普通食品假冒保健食品,制成胶囊、片剂形状,突出宣传食品中部分原料的保健功效;在包装和广告上,以诱导性语句表达其具有保健功能,误导消费。

“以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宣称疗效等非法手段宣传营销‘陷阱’,通过各种虚假宣传资料诱导消费者,突出保健食品的所谓治疗作用。例如,将降血糖类的保健食品,宣传为治疗糖尿病的药品。”上述负责人说。

另外就是以“健康讲座”“免费活动”等噱头进行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讲座”“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同时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或老中医在现场开“养生”讲座,趁机兜售保健食品。

业内人士:希望行业形成自律

位于福州鼓楼区五洲大厦从事老年人保健品行业的一家公司负责人表示,最近的新闻报道对保健品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不过他也坦言,大乱后必有大治,他希望这一行业能形成市场自律,规范健康发展。

记者获悉,2016年福州市消费者投诉举报中,保健品投诉成投诉件主要问题,同比增长311.3%。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保健品量变多,销售渠道变广,网络渠道销售量比往年大大增加,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业态。

据介绍,正规的保健食品包装上应标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注在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俗称“小蓝帽”)下方,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辨别,没有小蓝帽标识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不是保健食品,不具有保健功效。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针对保健品市场加强监管,严把经营许可关;严把日常监管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监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动态监管,建立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保健食品企业经营行为。

专家:各方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

有专家指出,保健食品营销乱象一方面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或监督不够,导致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驱动,暴利是虚假宣传保健食品的经济原因。

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门诊部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叶德琴认为,现在有些老人缺少陪伴,内心较为孤独,而一些经营者看中这点,对老人嘘寒问暖,让他们产生一种情感依赖。基于此,经营者大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

福州市晋安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谢惠容指出,保健品营销乱象问题,更多的是反映出老年人情感出现了空窗期。保健品行业乱象是一个社会问题,有赖于社会、家庭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打好一套监管组合拳。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