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管好葡萄园 卖出好价钱(图)09:40:56

望着满山遍野即将成熟的水晶葡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前进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恩文寻思着:干脆过几天去广州调研一下那边的市场,等葡萄成熟后,包装一番再运过去,争取打入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农产品市场,把葡萄卖出一个好价钱。
王恩文望着的这片葡萄园,曾经都是“包谷地”,农民没有种植技术、没有产业方向,只知道种玉米。
2004年,王恩文从福建打工归来,开始种植葡萄。不过,当时大家各自为政、粗放管理,葡萄品质一般,价格也卖不高。
王恩文琢磨着,葡萄是种起来了,不过咋个才能卖一个好价钱呢?
时间到了2008年,王恩文拿定主意。他对大家说,要想把我们种的葡萄卖个好价钱,必须首先管好这片葡萄园。
于是,种植户们在那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山野水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王恩文担任理事长。
此后,他们联系华南农业大学的葡萄种植专家多次到现场为大家授课,自发加强对葡萄种植的科学管理。经过三年努力――同样的品种,品质却已大不一样,相应的价格也翻了一番。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山野水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6.8万多亩,种植农户7200户,28860人,涵盖了全县多个乡镇,其中还带动了1650户贫困户,6110人。葡萄也已远销四川、重庆、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
“还有没有办法把葡萄的价钱再卖高一点?”合作社发展壮大后,王恩文的心中一直在考虑这事。
去年,来自新疆的葡萄专家吴斌为王恩文谋了一计良策。
吴斌告诉王恩文,可以通过修建冷库保存一部分葡萄,等到普通的葡萄都销完以后,大概到了十月份再上市卖,到时由于市场上的葡萄供应逐渐减少,价格就会相应上涨,村民们不是就能赚到更多钱了吗。
说干就干!去年王恩文他们修建了一间48平方米的冷库做实验,成功地在不影响质量和口感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将两千来斤葡萄保存了四个月。
王恩文说,等到去年年末他们将冷库中的葡萄拿出来卖时,葡萄的每吨单价达到了16000元。
如果是八月份就将这些葡萄拿出来卖,价格是多少呢?王恩文说,每吨只能卖到4000到6000元。
保存几个月,同样的葡萄就能多卖几倍的价格,王恩文和种植户们从来没想过,简单的“种葡萄、卖葡萄”,居然还能这样操作,大家都高兴得不行。
今年,王恩文准备拿出一万斤葡萄做实验,争取达到保存六个月的目标。
他还在心中有过长远盘算,如果今年的实验效果也很好,将来就修建一个占地600平方米左右的冷库,再购买几辆冷藏车,通过科学的管理,带领大家把葡萄卖出更好的价钱!
从种玉米到种葡萄,从粗放管理到品种改良,从成立合作社规范种植到运用先进技术保存葡萄提高其价值……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的村民们一步一步往前努力,收入也在一点一点提升,“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也就一天一天向他们靠近。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