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文:带头人的荒山致富路09:06:32
“1994年,29岁的我从树脂厂下岗,带着‘或许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机’的自我安慰,我告别家人外出打工,几年后也有了少许积蓄。”马文说,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与扬州大学任教的朋友交谈时发觉投资农业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便在固城镇花联村承包荒山350亩,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当时,山上杂草丛生,碎石遍地,一片荒凉。”马文回忆道,“我租来机械上山开荒,并通上了水电。一个月后,荒山呈现出‘草铲除、路相连、管成网’的新格局。”
沿着果园内道路前行,一棵棵生长至几乎同一水平线的梨树格外吸引人眼球。“这是日本优质品种梨砂梨,当初我开完荒首先栽种的就是这个,今年的收成很不错。”马文介绍,公司成立之初,他聘请扬州大学教授为公司技术顾问常年提供技术服务。“我这里的梨树都是采用这种棚架式立体栽培的,将每根枝条绑扎在棚架上,使树体矮化,各部位受光均匀,利于优质果实生产。”通过规范化的生产,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梨现代产业体系单层棚架式栽培科技示范园”。
同年,马文还建立了草莓脱毒种苗组培中心,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实现草莓脱毒种苗工厂化生产,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2010年,宜兴果农郭林法从马文这订购了价值5000余元的脱毒草莓种苗,初期长势良好,繁殖系数很高,但后来出现大批量枯萎死亡。原来,郭林法的育苗用地原先种植的是品质较差的柑橘,加上疏于管理导致土壤中含有大量丝虫,造成草莓种苗感染禢腐病。看着垂头丧气的郭林法,马文当场承诺愿为其免费提供当年种植生产苗,还为他送去价值13000元的脱毒草莓种苗。
马文在不断壮大公司的同时,也不忘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近年来,公司由生产型逐步向示范推广为主转型。“单纯生产型局限性大,我想把我学到的技术教给村民。”马文认为,农业生产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良种,一个是良法。为了推广先进技术,公司每年组织为期70天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培育的科技示范户已达1000多户,每年为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