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援疆社工帮农户网上“吆喝”卖水果18:26:07
刘敬文和他的小伙伴们也在忙碌:忙着为阿瓦提乡的野生小圆枣古树寻找认养人,忙着让巴楚县农户的甜瓜走上餐桌,忙着为种植户建档拍照,制作明信片……
2011年,刘敬文和3名深圳援疆青年来到喀什,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工作,没想到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帮南疆农民卖水果,从此建立了连接农户和用户的平台——维吉达尼。喀什百年小圆枣古树认养,就是维吉达尼于2014年发起的一项社群助农项目,旨在通过订单农业和网络众筹,支持喀什地区的小圆枣农户脱贫,保护百年小圆枣古树林。
做“良心”平台 连接农户与用户
故事回溯到2011年,刘敬文30岁,正为“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焦虑。他辞去工作,作为第六批深圳对口援助新疆喀什的社工来到喀什。
一次在南疆乡村迷路的经历,把他的人生引向了另一条轨迹。迷路的他被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带回了家,之后他发现农户们由于交通闭塞,家中的农产品大量积压。
原来,由于特殊的气候,南疆瓜香果甜,但当地市场有限,农户只能通过“巴扎”(集市)在本地销售。“酒香还怕巷子深”,因为对外窗口的缺乏,这些好的产品无人问津。刘敬文跟当时派给他的向导兼翻译麦合穆提(阿穆)凑在一起一合计,干脆帮大叔一个忙,在微博上“吆喝一下”,把积压的大枣、核桃卖出去。大家一拍即合,3天就把产品上架到刘敬文妻子、志愿者张萍的淘宝店,然后把农户故事图片和购买链接放到了刘敬文的微博上。
那时,喀什乡里互联网并不普及,但微博上的反响远远超出预期。
“本来我们只是想卖掉最熟悉的3家农户的产品,但在一周之内,卖掉了10户农户的产品。我们用3个月实现了30万元的销售记录。村子里沸腾了,很多农户第一次见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产品销售一空。他们都震惊于‘网络巴扎’的神奇。”刘敬文介绍说,微博“大V”的转发是他们推广干果特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当时很多微博名人都参与了进来,老榕、姚晨、周鸿祎等纷纷转发。
随着需求量的急速增加,2011年底,刘敬文和4个小伙伴一起成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农户合作品牌——维吉达尼。刘敬文和团队希望将它作为一个连接农户和用户的平台,让农户受益,让用户安心。
维吾尔语中,维吉达尼是“良心”的意思。维吉达尼与农民建立合作社组织,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优质农产品,并通过网络渠道把产品卖掉。此外,农户每年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明星农户还可以获得奖金。
感怀情义故事 发起“认领小圆枣树计划”
“我的初心,是要把在喀什的美好感受传递给大家。”刘敬文在一次演讲中说。这种感受,源于他在南疆体味到的人与人、人与土地间的美好关系。
一切的故事从人开始。阿吉老人常常出现在刘敬文的故事里,老人是维吉达尼早期合作的农户。阿吉老人有几百棵野生小圆枣树,树龄最长的已经超过500年,第一年的小圆枣销路不好,刘敬文和小伙伴们跟老人商量,能不能砍掉小枣树改种大枣。老人拒绝了,并讲了一个故事:“爷爷临去世前专门拉着我说,阿吉,小圆枣是不能砍的,你6岁的时候得了风寒病,我用小圆枣泡水救活了你。它是你的救命恩人。而且,小圆枣再差也能卖几个钱。”
“我当时觉得很震撼,也很羞愧”,刘敬文说,“阿吉老人教会我做人要有情义”。因为老人的敬畏心,小圆枣树被保留了下来。
2014年,维吉达尼合作社发起“认领小圆枣树计划”。小圆枣古树的认养费用为每棵370元,认养人可获得古树为期1年的所有命名权,收获高品质小圆枣和枣酱等众多礼物。艺人李亚鹏、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等名人参加认养活动。
喀什百年小圆枣古树认养项目作为喀什市委、深圳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联合维吉达尼共同运作的电商精准扶贫项目,旨在通过品牌化管理和电商模式,将阿瓦提乡的野生小圆枣推广到全国。
项目发起后,1500多棵古树被认养,惠及农户逾百户,农户最高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结合现代农业技术 帮农户改变落后面貌
6年以来,团队立志于和南疆的农户兄弟一起,从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户协同合作切入,帮助当地农户改变落后面貌。
有一次,刘敬文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楚探访,很多农户给他推荐这里生产的一种绿瓤蜜瓜。这种瓜外表很丑,可切开后却让人垂涎欲滴,吃一口有香草冰淇淋的味道。
“全国都传说巴楚有好吃的蜜瓜,却买不到,它的销售范围仅在新疆内。于是我们为绿瓤蜜瓜策划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方案,为它取了一个容易记忆的名字——巴楚留香瓜。”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和全渠道的销售,刘敬文在3个月之内接到了超过6000吨的意向订单。
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和刘敬文签约的55位农户,大部分没有办法按照他的产品标准种出合格的蜜瓜。
正烦恼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给刘敬文介绍了一位新疆蜜瓜种植专家翟勇。他在哈密、吐鲁番和海南种植了16年的蜜瓜。翟勇告诉刘敬文,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2000万亩适合种蜜瓜的沙质土地,稍加改良,利用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法,完全可以把它变成全球优质的蜜瓜产区。刘敬文告诉翟勇,维吉达尼就是农户合作组织,正好可以把农户组织起来,学习现代农业技术。
和田、喀什是新疆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随着政府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大量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比父辈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使用汉语交流。如果经过培训,可以成为优秀的技术农民。
经过对南疆的细致调研,刘敬文和翟勇共同制订了一个3年计划,将其称为“沙漠变蜜洲”。随后,“沙漠变蜜洲”的众筹项目便应运而生——他们提出,准备在3年时间里,在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用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技术,和农户合作种植1万亩蜜瓜,让10万农户获得体面生活。
在国内一家众筹平台上,该项目目标是20万元。截至今年6月,认筹人数已经有1561人,认筹金额达823.7935万元,已完成目标4118.97%,认筹金额超过目标金额40倍。
“让新疆的美好和温暖,通过食物传递。在我看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销出多少蜜瓜这件事,而是通过这种传播,协助新疆农户转换生产方式,让现代农业技术武装新疆农民兄弟,让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2000万亩荒漠变成‘蜜洲’。”刘敬文说。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