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民银智库国别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 英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民银智库国别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16:47:0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民银智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英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民银智库国别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按: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工商企业“走出去”及商业银行国际化,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研究院自即日起将陆续推出国别研究系列报告。本报告为《英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的摘要(如需报告全文,请与文末联系人联系)。报告概述了英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国际机构评级状况及近年来与我国经贸往来情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工商企业在英国的投资机遇及风险,以及中资银行在英国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英国概况

1.基本情况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总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与我国江苏省相当。2015年,英国人口总数为6470万,主要由四大民族构成,即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

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英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与中、俄、印、日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英国是欧盟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以及矿物质等。服务业是英国主导产业,占GDP比重最大,同时也是英国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金融服务业、能源、旅游业以及创意产业是英国经济的优势产业。

2经济状况

英国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长期以来,英国经济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使以金融业为主的英国经济遭受重创,随后开始缓慢复苏。2014年经济增速达到3.1%,是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以上,但脱欧将使英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大。金融环境方面,利率水平保持低位,2016年8月,为应对脱欧冲击,英国央行将已低至0.5%长达7年的基准利率下调至0.25%,再创历史新低。英国央行还祭出了一系列配套货币政策,包括将量化宽松计划由3750亿英镑提升至4350亿英镑,2016年9月份开始购买100亿英镑高质量公司债券,以及实行银行可由央行印钞直接低息借款的长期融资计划。国内信贷逐渐恢复增长,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英国国内信贷陷入2009年以来长达6年的下滑,但随着经济前景改善和信贷需求增加,2015年信贷实现正增长,国内信贷增速为0.3%,M2增速为0.6%。2016年进一步恢复增长,M2增速达到6.2%。财政收支方面,英国保守党赢得2015年大选并单独组阁以来,英国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财政状况正逐步改善。贸易及国际收支方面,英国的商品贸易保持大量逆差,是经常账户赤字的主要来源,英国国际储备规模逐年增长。

3政策环境

发展规划方面,英国财政部预计2017-2021年英国经济增速分别为2%、1.6%、1.7%、1.9%和2%。货币政策方面,英国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消费价格稳定,并以此支持英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目标的实现。利率方面,英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维持指标利率在纪录低点0.5%,以便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支撑经济。2016年8月4日,英国央行将已低至0.5%长达7年之久的基准利率下调至0.25%,再创历史新低。目前仍维持在这一水平。汇率方面,英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英镑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英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英镑汇率进行干预。但是自2014年以来,英国央行都没有对英镑汇率进行过干预。在2016年6月退欧公投结果公布后,英镑汇率一度承压,但中长期看英镑的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可能不大。财政政策方面,保守党独立组阁以来的主要经济政策包括推进财政整固计划、改革税收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平衡分配、重点加强和中国的贸易投资合作等。

4国际机构评级

英国公投脱欧后,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对英国的评级。标普首次对拥有“AAA”最高评级的英国连降两级,并将前景评为负面,还警告不排除进一步降级的可能;穆迪也将英国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惠誉也把英国信评由“AA+”降至“AA”,并将英国未来两年经济增长预测由早前的2%大幅下调至0.9%。世界银行发布《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英国在190个国家及地区的排名从2016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7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英国在140个经济体的排名中位于第7位,比上一年上升3位。

5与我国经贸往来

自1972年中英两国签订大使级外交关系联合公报以来,中英关系虽历经波折,但总体上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2015年,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确认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英首相梅,双方再次确认了坚持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随着中英确立构建面向全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合作内容更加丰富。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二、中资工商业企业在英国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中国对英直接投资经历了2007年小高潮后略有下降,但自2012年起开始出现大幅增长,近几年来更是延续了强劲的上升势头。过去十年间中国在英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8%,英国已是中国在欧投资的最大目的地。2016年,中国企业在英完成并购和投资50多起,对英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78.4亿美元。我国对英国投资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跨境并购业务较多,主要涉及房地产能源行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行业。

1投资机遇

2014年,英国提出了北部振兴计划,拟通过北部振兴计划,将英格兰北部打造成与伦敦并驾齐驱的第二个经济中心,改变英国经济过度集中于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状况,使英国各地区经济趋于平衡发展。在推行北方经济增长区计划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英国政府将重点发展该地区的交通运输领域,并成立北方交通运输部负责制定和执行北方交通发展政策。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拥有技术、资金、人才优势,管理经验丰富,是英国北方经济增长区发展计划的理想合作伙伴,被英方各界所看好。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呼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致力于与中国加强有关“走出去”项目的合作,其中关键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合作。未来英国将鼓励更多英国企业参与其中,与中国加强协调以确定适合双方合作的项目。英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式:一是战略对接。英国主动提出将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向世界发出非沿线国家也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信号。二是国际产能合作。英国是工业革命发源地,基础设施不仅存在老化的问题,还面临数字化的任务,这为中英产能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三是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英国在国际航运规则制订上拥有关键性话语权,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英若能打造海洋伙伴关系,不仅具体落实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也将大力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四是合作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英国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理解比中国更丰富,包括法律保险服务等内海,这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当地化弥足珍贵。

2面临风险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政治制度成熟稳固,政权史迭、党派竞争不会动摇国家上层建筑。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英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不过,英国脱欧将给英国经济以及中资企业在英投资带来一系列冲击。

首先,英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脱欧可能对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部门和劳动力市场产生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相互叠加将对英国经济增长极为不利。此外,苏格兰独立问题并未因公投结束而消失,反而通过此次选举而被进一步放大。中国对外投资将会受到影响。其次,脱欧将给英国贸易带来负面冲击。欧盟是英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经济体,同时也是英国第一大进口来源经济体。如果英国脱欧,英国经济赖以运转的许多协议、规定和法律依据将被打破,经济将发生剧烈震荡。中期经济影响主要取决于英国能与欧盟协商达成的新贸易协定。此外,脱欧后英国在欧盟贸易政策上的话语权也将减小。再次,脱欧导致汇率风险加大。伦敦的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一旦脱离欧盟,这一地位将受到很大冲击。英镑可能受到挤兑。对于一个需要填补巨额海外赤字、没有资本管制的国家而言,英镑挤兑将是一个重大风险。

三、中资银行业务发展机遇及风险分析

总体而言,在英中资银行规模和发展程度较其他海外市场领先。虽然目前中资银行在英国银行体系里的体量仍然比较小,但未来增长潜力非常大。截至目前,国有中资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都在伦敦设立机构,其中,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和中国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在伦敦设有分行,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在伦敦设有子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等也设立了代表处。各家银行因为实力有差异,业务实力和规模有别,中国银行经营既有零售业务,也有批发业务,其他银行多以批发业务为主。

1政策监管环境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它通过货币政策委员会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2013年4月,英国实行新的金融监管体系: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统一负责全面的金融稳定,设立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审慎监管局(PRA)。其中PRA是英格兰银行的附属机构,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FCA为新设独立监管机构,取代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监管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直接对英国议会和财政部负责。外汇管理方面,1979年10月英国取消外汇管制,无汇兑管制,对外汇汇进或汇出无限制,对公司利润(支付海外的红利)汇出既无限制也没有预提税。对外资银行政策方面,2014年,英格兰银行下属的审慎监管局(PRA)出台多项严格措施,限制非欧盟国家银行在英国开展业务。非欧盟国家银行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才能继续在英国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业务,如果未能按规定达到要求,将有可能被永久禁入英国市场。

2中资银行机遇

英国政局稳定,社会经济保持了长时间快速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仍然向好。中英两国在众多领域互补性突出,合作潜力巨大。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将为中资银行机构在当地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中国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给了中资银行国际化,与西方主流银行进行竞争和比拼的绝佳历史机遇。由于中国企业走出来进行境外投资,给了中资银行一定的客户基础的先发优势;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相关产品的使用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给了中资银行一定的产品基础的先发优势。如果中资银行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先发优势,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人力、系统、流程改造的投入,产品能力就会由人民币相关产品向外币产品拓展,客户的基础就会由中国走出来企业向当地客户,特别是与中国有业务联系的当地客户拓展,最终可以在产品和服务能力与客户基础方面比肩西方大银行,实现中资银行由大向强的升级和转换。

3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中资银行在英国的业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金融产品与客户的广度和深度不足。银行比拼的最终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客户的广度和深度。在境外市场,中资银行与西方大银行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即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和外资银行有一定差别,由于有这种差别导致客户基础、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二是业务模式的东西方差异。中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主要脱胎于国内市场,历史上银行本身有“半官半商”的特质,同时国内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算很高,资本市场相对封闭,金融脱媒也是在近年才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以这样的组织架构,中资银行所培育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具有比较突出的中国特色。

三是银行布局理念的差异。中资银行的国内架构体系更多地比照各级行政单位,但是在国外开设分行,思路既要突破地域的简单划分,还需要参考资本的因素,例如资本的力量,资本的习惯等等,例如伦敦和卢森堡一直是银行界的必争之地,葡萄牙西班牙在银行业的全球版图上具有重大意义等。

四是商业生存环境的差异。一般来说,国内银行业的利差一般在2%-5%,但是在欧洲,利差可能是0.01%-0.5%,这样低的利差环境如何生存,是中资银行需要考虑和适应的问题。

五是业务经营的差异。传统业务方面,欧洲本土银行广泛采用经纪人制度,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均与经纪人合作,银行给经纪人支付酬金。这一点在国内可能并不允许。欧洲本土银行贷款业务多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风险共享,银团为标准化产品,大多数在银团创建阶段,留给各个参加行的时间为一周到两周,可以实现银团审批的高效。对于新兴业务来说,欧洲银行一般为全牌照银行,投资银行和资金业务是其盈利主力,例如发债券、发股票、资产重组、全球现金管理,全球汇率管理。银行有集团旗下处理各种业务的平台,例如基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等。综合来看,这种差距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管理体系、运营能力、IT系统的差距。

四、对策建议

随着中英之间经济金融联系的深化,我国企业、金融机构在与英国加强经贸合作和业务往来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相关风险的防范。

一是全面客观了解英国的政策环境。在英国开展投资、贸易、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事前调查、分析、评估相关风险,事中做好风险规避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建议相关企业积极利用保险、担保、银行等保险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利益。

二是密切关注英国脱欧后的政策安排。英国脱欧不仅对英国,对整个欧元区经济都有较大影响。一方面,英国为了维护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中国加强金融合作的意愿可能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其金融业务很可能在欧洲没有通行权,跳板作用将无法实现,中资将可能无法再通过英国的金融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原有存量投资也将面临新的制度安排与调整。对此,应给予密切跟踪与高度关注。

三是高度注意投资风险防范。对于有意在英国投资的中资企业而言,最需要注意的是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问题。企业在投资前应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调研,尤其是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情况、项目运营成本、企业融资条件、人力资源要素等各项内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民银智库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