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州义门陈麻城庄文化研究会 再次进大西南走访调研的通知12:38:08
中国历史上两次“湖广填川”的高潮,分别发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明初大移民是当时朝廷强迫人民迁徙,规模之宏大前所未有,仅长江流域就达700万人华北地区490万人,东北和边疆也有150万人,合计达1340万人。
而明末清初四川大规模战乱持续了34年,四川人口锐减,由清政府在中国推行的移民填川政策从顺治末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嘉庆初年,长达100多年,移民数量庞大。
近千年过去了,背井离乡到了大西南,但始终没有忘记寻根。大都保留着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的断头谱四处寻找。其中现住四川彭州市利安乡二组的陈尧松今年83岁,14岁时跟随祖父背着干粮徒步爬山涉水翻越蜀道寻根到湖北红安未果。大西南至今这种寻根热潮越来越高,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心情更紧迫,寻根的信息和电话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江州义门陈麻城庄文化研究会,已造册登记的有一百多支。为了满足广大陈姓宗亲寻根的需求,由陈庆、陈伟华、陈燕江、陈度安、陈昌勤、陈遵宪、陈文跃等人发起成立的“武汉舜裔陈姓文化研究院”数字化谱牒编委会和江州义门陈麻城庄文化研究会五年来的研究。就是为广大陈姓宗亲搭建寻根问祖的平台,打造一个陈姓大团结大联合相互交流、学习、联谊、互助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学校;收藏各类历史文物资料及家谱、家规、家教集大成;汇聚民族历史、家族史和谱牒、网络专家学者发挥优势的大舞台;编辑出版陈姓大统一数字化联宗谱的梦想。我们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走访了大西南包括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鄂西及河南南部,收集了很多信息和资料。我们准备今年五月份第三次走访调研大西南,主要是查看各地的老谱、地方志、祖坟墓碑等,收集两次“湖广填川”的文物、遗物、书信等资料。希沿途各地陈氏宗亲做好准备,有寻根需求的请电话联系我们:13080639858 / 13618656679 / 13683670279 。我们将适时公布沿途行程路线及时间安排。
怎样寻根?如何跟迁出地对接?谈点个人看法,供“湖广填川”广大宗亲参考。
⒈关于迁出地点,时间跨度有几百年或逾千年,没有老谱的占多数。这种情况只能靠祖辈人的口口相传,因为老辈人出身哪里?从哪里迁出记忆是准确的。只是兵荒马乱,谋生是首先,加上当时政治经济形势不允许修谱,只能口头代代相传就是证据。
⒉关于过去人的名、号、字:民国以前的人有小名、大名、别名、乳名、谱名、学名、笔名、艺名、化名、字、号、法号、谥号、雅号、排行等。过去的人18 - 20岁举行成人礼之后不允许称名,只有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可以呼原名,除此之外都只能呼字,下辈人对上辈人也不能直呼其名,一个人多名多号很正常。有少数人不管外迁何地?还保留原来的名号,这样的祖人外迁后很容易找到。但大多数人外迁后没有保留原来的名号,或因逃难隐埋身份改名换姓,按照原来的名号是找不到的,只能对应年代进行寻找。
⒊迁出地点:历史上“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填湖广在前,填川在后。这里有两种情况要说明。其一根据《麻城县志》记载,麻城县明朝初年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辖一百三十里(行政单位),至成化八年(1472)以户口消耗减为九十四里(行政单位),孝感乡併入仙居县为三乡。明嘉靖42年(1563)建置黄安县(今红安县)将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行政单位)划入黄安县(今红安县)其中有原孝感乡的一部分。(查地图)麻城庄思懿公后裔元末明初期间的住居地在麻城北四十五里及现在的福田河镇、三河镇、黄土岗镇一带。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思懿公第六子绳焕(绳万)的后裔武富从江西建昌陈桥迁回中馆驿陈大村,后散住在周边,只是一个分枝的一部分。如四川渠县的陈自源,湖北广水的陈国富等支系并非从中馆驿陈大村迁出。
从陕、川、渝、云、贵的断头谱记载都是“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具体要在时间段上认定,明朝成化八年(1472)以前迁入陕、川、渝、云、贵的是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出的是对的。明朝成化八年(1472)已撤销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在这之后迁出的应该是湖广省孝感专署、孝感县(现称孝感市)。请大西南各位宗亲注意,从时间点上来确定是两个不同地域。这个时间地域概念搞清楚了才能对接不同地域的老谱。历史传承统称“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没有错,因为原始迁出地是“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就是说中途转徙多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仍然只说“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不为错。
其二:麻城县孝感古乡都是一个移民集散地,分两种情况,一部分是麻城县孝感乡的原居民,如江州义门陈麻城庄是1063年思懿公分庄麻城,在麻城居住300多年可说是原居民,在明洪武初年绝大多数因战争逃离麻城。还有一部分是逃乱聚集麻城和迁徙路过麻城,也称“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人,这种说法也没有错。就是要大西南各位宗亲要搞清楚自己的源头,路过麻城的不一定是江州义门陈麻城庄的。
陈姓数字化联宗谱编辑委员会和江州义门陈麻城庄文化研究会不分哪个庄和不同地域,只要是陈姓就一家人,为所有陈姓宗亲提供平台无偿为大家服务,为“数字化联宗谱”收集资料。
⒈有关字辈:这是一个误区,很多宗亲在这个误区走不出来,到处寻找相同的字辈。我们也查遍全国大多数字辈,没有见到几个字相同的,偶尔一至二个字相同也不能说明同辈。这是我们陈姓的特点,凡是分家迁另外地方,都重新另起字辈,不沿用原来的字辈,表示已分离。陈姓的字辈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是一个好的传承,避免同姓同名。
⒉关于世系:全国各地的叫法不完全一致,没有统一规范。因为战乱,灾荒、瘟疫等突发事件引起的逃离和迁徙不计其数,都是将第一个新迁地祖人作为始祖。
要想统一世系,这是个原则问题,每个家族的世系是自然生成的原生态的,任何人无权去变更世系。
江州义门陈分庄以前的世系必须以国家正式出版物为准,彻底纠正江西德安错误做法。义门陈分庄是一个重大节点,分庄后绝大多数庄有完整的记载以此为依据,没有的以分徙祖人的年代对比推算。专家学者的推算公式平均年龄等于28 + 4。只有统一的源流和世系才能进入数字化联宗谱。
“问君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包括所有姓氏指“明清”两朝组织的大移民达30多次,还有突发事件引起的逃离不计其数。很多祖人外迁到哪里?时空阻隔近千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清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编修谱牒这项重大任务落到我们这代身上,恳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谱牒爱好者献计献策,共襄胜举,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作贡献。
关于迁出人名的记载,因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引发逃离、避乱,求生是人类的本能。多次迁徙和大量移民频发,朝庭和民间没有专门的户籍流动记录。民间修谱也是30年修一次,而流动人口是在不断的发生。多少年以后赶上修谱,是靠人们的回忆往前追记,不可能有完整准确的记载。这就是大西南包括河南南部找不到对接的原因。需要广大陈氏宗亲特别60岁以上的老人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回忆历代列祖列宗口传或谱传是陈姓哪一支?例如说祖辈传说是“义门陈什么庄或哪个分支?”是不会错可作依据的,要走出对字辈和名字的误区。因过去人名、字、号多,加上各地方口音方言不同引出多种谐音而变成名字不同。(如绳万因音误而变成绳焕)还有的人迁一地因生存发展需要,又辗转多地变换生息地,这样的人连自己都说不出准确的迁出地。总之清谱是天下第一难事。靠我们的智慧去灵活分析判断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不认定解决,下辈人更解决不了,重任落在我们这代人肩上,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请各位宗亲不要再犹豫、彷徨,掌握机遇认祖归位,以圆近千年的梦想。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