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倒了99%的老成都!原来成都方言该这么写!长见识了!11:27:20
中国地域特征明显,自古以来,都用口音、方言辨别“人口产地”。那么,方言是从哪儿来呢,不可能凭空产生吧。既然每一个人都有源可溯,那么每一句传承的方言也应有迹可循。
成都的方言自是如此,悠久的历史背后,藏着方言每个字的源头。
平坦的场地或者地区,成都人的方言成为“平坝”,南朝史书中记载“坝,蜀人谓平川曰坝。”说明1600年前成都人就在说“平坝”了。
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全国各地的移民汇聚四川,也带来了大量方言,两千年前的扬雄所著书中记载“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也就是说,今天成都人说的晓得的“晓”字,其实是来源于曾经的楚国,由楚国后人移民到四川带过来的。
今天生活君带大家扒一扒老成都那些方言,这些话你大概都说过,但你却不知道怎么写,来历为何。
duō
剟
释义:
用较硬的有尖端物体去触击另一物体,同“刺”和“戳”。
例句:
(老成都民谣)
“方脑壳棒棒剟(读:duō,意:戳),剟烂啰,我有药(读:yō),啥子药?耗子药! ”
史书记载:
唐朝李延寿撰的《南史》第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五中言:陈后主第八子“容貌蕞陋。性严酷,数岁时,左右有不如意,辄剟刺其面,或加烧爇。性嗜酒,爱博”。
quò
觑
成都话读:quò,普通话读:qù。
在成都话中习惯将“qu”读成“quo”,如:“弯曲、宁死不屈”中的“曲”与“屈” 成都话都读成“quō”。
释义:
偷看、窥探、看一眼。
例句:
生活君,你的作业做完了,拿跟我觑(quo)一眼嘛!
史书记载: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小姐灯烛之下,覷见新郎容貌不凡,也自暗暗地欢喜。 ”
yú
鋊
鋊(成都话读:yú ; 普通话读:yù 玉)
释义:
一物品用的时间太长,原有的棱角和线条已经磨损。
例句:
刀都用鋊啰,连豆腐都切不动了,还不拿去磨一下。
史书记载:
明代焦竑《俗书刊误》卷11《俗用杂字》:“金石久用无楞曰鋊,音御。《汉书》磨钱取鋊。 ”
tāng
傥
成都话读:tāng 汤,普通话读:tǎng。
释义:
遭遇到了祸事。
例句:
老子硬是傥到了!
你娃(儿)傥到了!该背时!
史书记载:
清代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傥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 ’”
miè
搣
释义:
用手将一物断裂开或者拔出。
例句:
说是肉包子,搣(掰)开一看,里面全是菜,没有一点肉。
史书记载:
《康熙字典》:“《廣韻》手拔也。又摩也,捽也。音烕。《急就篇》沐浴揃搣寡合同。《師古註》揃搣,謂鬄拔眉髮也,蓋去其不齊整者拔。 ”又 在明末清初李实所撰的《蜀语》中:“手裂物曰搣。 ”
chā
蹅
成都话读:chā 叉,普通话读:chǎ
释义:
踩。
例句:
蹅你一脚!
今天走路没注意,一哈把脚蹅到牛屎头里头去了。
史书记载:
元代无名氏 《百花亭》楔子:“只是喒同斋朋友,来我跟前蹅狗屎,可不着别斋生员笑话。 ”
duǎn
簖
成都话读:duǎn 与成都话“短”的读音相同;普通话读:duàn。
释义:
在成都方言中,一般与“到”组成 “簖到”使用。“簖到”在成都方言中表示:拦住、截住的意思。
“簖到”一词,是江浙一带的人,在“湖广填四川”时带到成都来的。
例句:
二娃他爷,快帮我簖到二娃,今天我非把这个死娃子打着住!
史书记载:
《辞源》:“渔具名,编竹为栅,置入水中以截断鱼之去路而捕取之者,皆称簖。 ”
方言也是语言,自然有其源。
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常常会说不会写,甚至认为这些字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知那一辈的先人杜撰的。特别是走出家乡,走出省之后,换了普通话,多年以后回来,怕是方言里的成都味儿都变了吧,谈何记住方言了解方言呢。
方言是典型的地域文化,更是人们对故乡标注的鲜明标签。若在外地,没有比一口乡音更催人热泪盈眶了。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