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政影响了谁:滴滴Uber撞墙 神州专车避开暗礁?

  • 新政影响了谁:滴滴Uber撞墙 神州专车避开暗礁?
    23:27:56

在国内专车高速发展了两年之后,外界期待已久的“专车新政”终于靴子落地。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滴滴、Uber和神州专车等网约车服务定义为“网络预约出租车”,与传统的“巡游出租车”区分开来,一同纳入出租车监管体系之中。

国内专车服务起源于易到,2014年7月滴滴专车横空出世后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1月底神州专车的上线让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并逐渐形成滴滴、Uber和神州专车三强鼎立的“USD”市场格局。今年7月22日,神州专车运营主体神州优车正式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专车第一股”。8月1日,滴滴与优步中国正式合并,Uber在烧掉超10亿美元后选择逃离中国市场。

市场调研公司罗兰贝格此前预计,到2020年国内专车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元。然而,面对如此庞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新的监管条例却迟迟没有落地,导致专车不得不在政策夹缝中谋生存。如今,随着新政的出台,专车的身份合法性终获认可,市场参与者拨云见日,持久笼罩的政策阴霾一扫而空。

不过,细读《管理办法》,滴滴、Uber和神州专车在欢呼雨后初霁之后,将面对新的生长难题,而市场格局也将因此重塑。

专车不得抢出租车饭碗

首当其冲的是专车的市场定位。根据《管理办法》,专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应当遵循“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原则,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与传统巡游出租车错位经营。也就是说,专车必须高档,面向中高端消费者,尤其是不得与出租车抢食市场。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USD三大专车平台中,滴滴和Uber的大多数车辆是私家车挂靠而来,车型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一;此外,他们的主力军并非滴滴专车或Uber Black,而是价格更低廉、车型更低端的滴滴快车、顺风车及人民优步。这不仅进一步拉低了服务质量,也在价格上对出租车形成巨大压力。事实上,此前各地出租车司机屡屡停工抗议,主要诱因就是被滴滴、Uber的廉价“专车”抢了大量生意。

滴滴和Uber的这种玩法显然是为了利用私家车快速扩张、鲸吞市场,事实上也部分达到了目的;然而,监管部门在《管理办法》中多次强调高品质服务、不得抢出租车饭碗,滴滴和Uber“劣币驱逐良币”的玩法即将失灵,清理私家车、提升服务和价格将是中外两大专车巨头不得不经历的痛苦裂变。

另一方面,一直比较“老实”的神州专车从一开始就全部采用租赁车辆,车型从中级轿车起步,价格则至少比出租车贵20%。这种做法被不少人嗤之以鼻,然而专车新政颁布后,神州专车几乎无需做任何调整,即已完全符合监管要求,省去许多麻烦波折。它能够抢在滴滴、Uber之前成功上市,也暗含着监管层的模式认可和政策吹风意图。

私家车不得做专车

《管理办法》对于专车车辆和司机也作出了明确要求:车辆必须登记为“预约出租汽车”,领取《道路运输证》;司机则需要具备3年以上驾龄,考核合格后取得《从业资格证》。专车司机必须持有两份证件才能上岗。

也就是说,私家车主要想从事专车,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爱车的使用性质,从非营运的“私家车”转换为“预约出租汽车”,缴纳相应的保险,并按照当地交管部门的规定年限报废。对于依赖私家车的滴滴和Uber而言,这几乎是灭顶之灾:绝大多数私家车主不可能为了赚零花钱就去改变车辆性质、按年限报废,大批车主将因此退出平台。

另一方面,个人要想担任专车司机,除了3年以上驾龄外,还需要经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这进一步压缩了兼职专车司机的生存空间。

对滴滴和Uber而言,新政颁布后,私家车和兼职司机的大规模撤离已经无可避免,一方面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车源,另一方面则要开始着手大量招募专业司机。而神州专车并不需要恐慌,因为它的车辆不存在私家车,司机则是劳务公司的全职员工,只需经过考核即可。

《管理办法》为所有专车企业都打开了一扇合法化之门,但滴滴和Uber却早已撞到了墙上,只有神州专车凭借B2C模式,十分幸运地避开了所有暗礁。新政到来,格局即将重塑。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