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做好数据化的年终总结,招聘人员必须知道

  • 做好数据化的年终总结,招聘人员必须知道
    20:59:32
一到年底,公司的各部门人员都在忙着做年终总结报告,招聘人员也不例外,在之前有文章介绍过如何写好年终总结(简单来说,就是掌握“四化”技巧:数据化、问题化、措施化、格式化),有招聘的小伙伴问我,对于招聘工作来说,数据化没有问题,因为招聘工作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数据,当其他部门还在为数据太少而发愁时,招聘人员发愁的是数据太多,该如何进行选择、取舍?那在我们写招聘工作总结时,选择指标的原则和思路又是什么呢?

招聘指标分类与释义



大致可以分为关键结果指标、过程管理指标、试用期指标、专项分析指标


一、关键结果指标

招聘达成率=实际报到人数/计划招聘人数,反映招聘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是最核心的考核指标之一

人均招聘成本=总招聘成本/实际报到人数,是指招聘一人平均花多少钱,是衡量招聘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

平均招聘周期=总招聘时间/总招聘人数,反映公司招聘流程是否高效?是未来招聘工作改进的方向

二、过程管理指标

简历初选合格率=HR初选合格简历数/收到简历数,反映收到简历质量的高低。

简历推荐合格率=用人部门选择面试的人数/HR初选简历数,这个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有,一般是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二次筛选简历时才会有的指标。

面试到达率=面试人数/邀约面试人数,反映预约的品质,预约是否有效?

初试通过率=初试通过人数/面试总人数,反映面试人员质量的高低。

复试通过率=复试通过人数/初试通过人数,反映面试人员质量的高低。

录用率=实际录用人数/面试总人数,反映面试人员质量的高低。

报到率=实际报到人数/发出录用通知人数。

三、试用期指标

招聘转正率=转正人数/入职人数

试用期内离职率=试用期内的离职人数/入职人数

四、专项分析指标

招聘渠道分布=不同招聘渠道录用的人数占录用总人数比率

录用人员分布=不同性别、学历、层级、岗位、部门的人数占录用总人数的比率

招聘指标选择与组合

工作总结内容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在上去,其他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选择,可以遵循这几个原则

【1】在数据化呈现中,以结果绩效指标为主,过程指标为辅,

【2】在问题分析及措施中,选择过程及专项分析指标,进行细项分解,由相关指标引出问题,针对问题和指标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体现从数据出发,落脚到最终数据的改进的思维过程。

【3】需要原则,需要什么数据,就选择什么指标,指标为你的工作总结而服务的,不要为了列举指标而列举指标。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