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那些了不起的渔业科技09:09:27
5月20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的2019年全国水产科技活动周在广东省深圳市启动,一批了不起的渔业科技成果与观众见面,有些已造福社会30多年,但公众却未必详细了解。活动周向公众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曾经深深改变着老百姓“菜篮子”的科技成果,至今仍是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的坚强后盾。
它们是谁?它们究竟有多赞?今天,我们集中为您介绍几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发明一等奖的重大成果——
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配方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
“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配方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由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完成,该成果于1984年荣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发明一等奖。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在淡水中成长、海水中繁殖的洄游性蟹类。天然蟹苗资源锐减制约了河蟹养殖业发展。
该项目攻克了河蟹重大关键技术,提出了人工配制的半咸水进行工业化育苗,选出人工半咸水最佳配方,研究了河蟹幼体阶段发育规律,完善了工业化生产设计,创建了工业化育苗为特点的工艺路线,解决了人工半咸水的净化体系等,产生了《人工半咸水河蟹工业化育苗技术规程》(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082),达到以效益为中心、蟹苗场为龙头、湖泊、池塘为依托,蟹苗、仔蟹、幼蟹、成蟹分级养殖、协调发展、配套。
该技术还曾获得1986年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博览会金奖、第35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985年4月荣获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完成人是赵乃刚副总工程师。
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于1980~1985年通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
该项目攻克了4项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的重大关键技术,首次解决了亲虾培育技术,使苗种亲虾来源得到了保证;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苗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为对虾幼体的顺利发育提供了条件;筛选出适宜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的动植物性饵料和人工饵料,提高了对虾人工育苗的出苗率;提出了适合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应用设备,制定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规程,并在我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
该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使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450吨增至1988年20万吨,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及插核育珠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及插核育珠”于1979~1984年通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海南陵水县海陵珍珠场共同协作完成,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蒙钊美研究员。
该项目进行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及育珠技术研究,并领先于世界同行,取得人工育苗成功,打破国际上对大珍珠培育技术的垄断,培育出中国“珍珠王”及大批量大型珍珠,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还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珍珠,19×15.5毫米,重6.8克,被誉为“南国珍珠王”,翻开了我国大型珍珠养殖业新的篇章。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养殖研究与应用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养殖研究与应用”是1981~1990年由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共同协作完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
该项目攻克了人工控制条件下促进性腺成熟技术难关,创建了海湾扇贝在生殖季节外生殖和育苗的技术体系,建立了相配套的优质饵料筛选、培育水体控温及容器净化、幼虫饲养与海上中间培育等一些列关键技术,并编写了《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成简明技术规程》。
该项目成果直接引发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为我国贝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成果自推广以来,海湾扇贝累计产量超过数千万吨,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上千亿元。
鳀鱼资源、渔场调查及鳀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研究
“鳀鱼资源、渔场调查及鳀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研究”于1986~1990年通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协作完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朱德山研究员。
该项目首次成功地用声学方法评估了黄、东海鳀鱼资源量和可捕量,查明了黄、东海鳀鱼渔业生物学特征、洄游分布规律及渔场海洋学特征。设计了性能优良的四片式、六片式变水层双拖网,建立了一整套网位控制及瞄准捕捞技术。
鳀鱼的开发减轻了黄、东海的捕捞压力,对恢复黄、东海已衰退的底层鱼类资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
“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于1986~1990年通过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协作完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张念慈研究员。
该项目首次发现并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规定鉴定出草鱼出血病一种新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首次建立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细胞培养新技术,研制出国内第一个鱼类细胞培养的病毒灭活疫苗,建立了适用于鱼类注射免疫及莨菪加疫苗的浸泡免疫新技术。
该成果填补了我国鱼类疫苗防治技术空白,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基本解决了当时国内危害最大的淡水鱼疾病——草鱼出血病,每年减少鱼产量损失10多亿元。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