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耳朵咬出来的佛学境界
铁珊瑚背着岳鸣珂去少林,知客僧报之尊胜,尊胜亲自来接,岳鸣珂经此一夜,连打数架,居然是一战成名,一夜成名。
1.和尚咬耳朵
他身价不同了,名利双收不算,还有桃花伴随。早知道这样,他的伤应该再重点才是,太便宜他了!虽说是吃亏就是占便宜,可他也太赚了吧!
当然,虽说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可该付出时还是要付出,像他这样,打架跟批发似的,一场接着一场,别说打下来了,就是看着,数着字数,也嫌累呀!
人家也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付出,而且差一点没命的。
岳鸣珂累得虚脱,重伤昏迷,落在少林派眼里,他是尽心尽力,一心为了少林在追捕坏人,人家是感动的。
所以尊胜感叹了一句,方丈心慈,倒让岳施主添了痛楚。
到了少林寺,料理伤势是不在话下,把岳鸣珂抬入静室,参汤伺候,再把三粒小还丹喂他。连镜明主持也来探视。岳鸣珂的接待规格越来越上去了。
镜明看到铁珊瑚在旁服侍,打发她离开,铁珊瑚不明白,镜明说让她拿着自己的书札去太室山顶慈慧师太处投宿,两天后在寺门口接岳鸣珂。
铁珊瑚知道他看出自己的行藏,脸上飞红,接过书札,依言而行。
她走后尊胜和师兄镜明咬耳朵,讲是非了。讲出来的是非还挺八卦的。
原文是——铁珊瑚去后,尊胜禅师和师兄走出静室,悄悄说道:“这岳鸣珂武功精强,英华内蕴,和卓一航站在一起,真如并生玉树,都是千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但想不到他行为这样不检。几乎坏了我少林寺清规。要不是师兄看出她是个女子,若然给她在此与岳鸣珂同宿一室,传出去岂不是个天大笑话!”镜明长老微微叹了口气,道:“我倒不害怕这些!”
前面说了两句岳鸣珂的好,形容词亮丽不说,词汇还挺丰富,这些字眼无论是看着还是听着,都让人高兴,显得尊胜很有文采。
接下来说到卓一航,看来他们对卓一航也很喜欢,这“并生玉树”看着让人联想到“门当户对,一双璧人”,原来基情不但有市场,还有撮合的环境哦!这倒是越看越有趣味了。
2.佛理也是事理,也通利益
然后排斥的是铁珊瑚,尽管说的是岳鸣珂行为不检,他现在又不是和尚,犯不着用清规戒律来绑束他吧!这也太早了一点。
铁珊瑚非常不好,插在岳鸣珂和卓一航这对父母之命,权威之言中间,连累得岳鸣珂本来被看好的,现在也有了污点。
名门正派怎么都一个调调?跟打桩模子一样,都是一个老师教的?都不知道在甩什么,甩大不像甩大,甩胖不像甩胖,只怕连语气和眼神都很统一的。
不觉得这时候作为长辈,该跟后进晚辈说的是,婚恋也是在修行,好好积累福报,去尊重爱情,尊重真心。毋以善小而不为,佛云普度众生,修行但求有心,界度反而是次要的。
佛法又岂在寺院,生活中亦可见呀!
而镜明的想法是,原文—— 镜明禅师道:“事有缓急轻重,他受了重伤,男的女的,谁送他来都是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必顾什么男女之嫌了。若然真个无人看护时就同宿一室也是行的。”尊胜道:“那么,师兄为何叹气?”镜明道:“岳鸣珂颇有慧根,不但可成剑客,而且可为高僧。我只怕他堕入情网呢。”
镜明毕竟修为上更胜一筹,看问题不是从表面来看,而是根据事理在判断,伤成了那样,有人背他回来,够好的了,还管人家是什么人。
再说了伤成了那样,他还能干嘛?没有的事,别靠想象编排出事情来。
而且尊胜和镜明的对话,看似在咬耳朵,在说三道四,其实也是深谙佛理。佛学是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僧人远行,到了半夜,口渴难耐,他捞了泉水止渴,只觉得泉水甘甜无比,可天一亮,发现哪里是泉水,而是尸体的血水,顿时难受得很。可是再一转念,口渴喝水而已,管它是什么水,何必拘泥表象,自寻烦恼呢,于是又轻身上路。
一部《金刚经》通篇可见是耶非耶名也,看得到的是重要的,可也没那么重要,名状名义而已,只是看得见的罢了。这才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谒语。
比起尊胜的大惊小怪,镜明是不动声色,却事事妥帖,早就安排停当了。而且镜明说话,没有谈到是非,他只谈事理。
镜明对岳鸣珂颇有期许,还希望他入佛门。
这么一来,岳鸣珂闯少林,对于少林和岳鸣珂本人来说,都有丰厚的回报,大家都不吃亏。
而铁珊瑚确实不是他们利益圈里的人,也就难怪被排挤了。
这里的岳鸣珂遭遇的和卓一航如出一辙,你要结婚可以,但不能自由恋爱,要我们指定,我们认可。
武当也好,少林也好,一个道士一个和尚,都没有家室的,难怪会把人家自由恋爱的根苗扼制在萌芽阶段。
看来佛理不外事理,也通利益,好看的故事精彩继续,欲知后事如何,敬请继续关注!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