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落毕文曲殒
杨云骢是五六岁左右上的天山,那可是求学时期,岳鸣珂见了杨涟的公子,也等于见了熊廷弼的孩子,自然尽心教养。
1.梁羽生小说的现实应用
而熊廷弼传首九边,身首异处,不许安葬,他一死,长子熊兆珪也自刎身亡,女儿呕血而亡。一直到三年之后,才得安葬。
岳鸣珂还是走了的好,要不然三年之中,他只怕要熬得连肺都气炸了。能不能顺利过三年,都还未必呢!
杨云骢的女儿易兰珠则是两三岁就到了天山,比起杨云骢来,那是更小了。
杨云骢一来,不管他多小,他都是下一代天山掌门,他去世了,留下的女儿,晦明禅师要当作是孙女看待了,而且也是继承父亲,是掌门的候选人。
易兰珠越是为父亲着想,晦明禅师就越疼爱她,张华昭越是顾及易兰珠,晦明禅师看着也就越喜欢。
张华昭对易兰珠的情分到了天山,那是找对地方了,不用害羞的,表达出来,无论是晦明禅师,还是白发魔女都有红包送他的,他对易兰珠越好,他的好处也就越多。
这当然是后话,只是这个情节也有现实意义的,现实中假如是朋友,是长辈,那么如何让亲友的感情趋向顺利呢?这也是情感中的修福报,是积累功德的。
那么不妨参照梁羽生的小说,就告诉对方,你是因为我的朋友,或者我的小辈,我才对你好的。只要这么一表达,对方自然就会珍惜,这是用利益在敲边鼓,维持的是感情。不就是把梁羽生的笔法运用到了现实,让现实更美好吗?
所以说喜欢梁羽生的小说是有好处的,起码可以让喜欢的,为保护自己的现实利益所用。故而,看书的时候不妨带点尊敬带点静心,这样获得的好处更多。
而易兰珠、张华昭事详见梁羽生著作《七剑下天山》,余亦写过回评。
2.杨涟绝命
先别提易兰珠,她爸才五岁,是个毛孩子,先提她爷爷东林党人杨涟,这一家哪里是寻常人家,是不得了的门庭。
原文是: 牢房里黑黝黝的,但闻得微弱的呻吟之声,玉罗刹擦燃火石,只见杨涟披枷带锁,血肉模糊,几乎不能辨认。
杨涟骤然见有人来,已吃了惊,到看清楚是玉罗刹时,更是吃惊非小,挣扎喝道:“你来做什么?”玉罗刹道:“来救你出去!”杨涟怒道:“我是朝廷大臣,岂能随你越狱!”玉罗刹气道:“你现在还讲这套,你不要性命了么?”杨涟道:“我纵然被杀被吊,也不关你的事。你不守王法,我岂能与你一样?”玉罗刹骂道:“王法,王法!我说你是个大蠢材!”杨涟挣扎叫道:“你再过来,我便一头碰死!”
玉罗刹道:“你的儿子已给罗铁臂带到四川去了,你不想念他吗?”她本想以亲子之情打消他愚忠之念,岂料杨涟反哈哈笑道:“骢儿无恙,我尚何忧!”玉罗刹道:“哼,你是个大忠臣,但你们死后,朝中尽是奸臣,明朝的江山岂不是更快完蛋?”杨涟心念一动,忽又“呸”了一口说道:“忠臣岂是杀得尽的?你当我朝中无人么?你看熊廷弼死了便有袁崇焕继起,叶向高去了又有洪承畴接任。大明江山胡虏夺不去,你们流寇也抢不去!”杨涟以兵部大员升任左副都御史,做了几十年官,那正统的忠君观念已深入心肺,他把自己和朝廷视同一体,连来救他的玉罗刹,也给他当成“流寇”敌人了。他哪料到明朝的江山在他死后便被满清夺去,而他所推崇的洪承畴后来也做了汉奸。
玉罗刹气往上冲,道:“哼,不是看你被打成这样,我就先把你杀了!”这刹那间,她觉得杨涟既可怜,又可笑,既可恼,但亦可佩,可佩的是他不畏权势,敢劾奸阉,可怜可笑可恼的却是他至死不悟的愚忠!
杨涟声调一低,忽道:“你去吧!你日后见了我儿,叫他不要为官,但你也不能叫他为寇。”
玉罗刹笑道:“你儿子将来之事你也要管么?哼,他可比你强得多,我才不叫他学你的糟样子。”杨涟双眼一翻,痰往上涌,晕了过去。这时外面已传来脚步奔跑之声,片刻后,“捉劫狱贼呀!”之声大起。 ”
玉罗刹并不明白,杨涟的迂腐其实是政治需要,要争一口气给皇权看看,这是明朝士大夫的使命,是可敬也是可怜的。
他要的就是跟阉党对着干,所以他不能贪生怕死,玉罗刹来救他是好意,却破坏了他们的计划。
所以玉罗刹趁乱走了,铁飞龙问她,她说不管了。
而她一走,杨涟就被害死,留下来著名的杨涟绝命书,那要敬请继续关注了!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