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你,我才敢像个孩子
我发现母亲自从生了病后,越来越像任性的小孩。明明是为了她好的康复训练,有时拧住了,怎么讲道理都没用。
看我们姐妹几个着急的样子,一位病人家属悄悄劝我:
“你别硬来,老人跟小孩子一样,就得慢慢地哄”。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一动。
我走到母亲跟前,轻轻地扶起她满是白发的头,看着她的眼睛,柔声问她:
“妈,我问问你,你为啥不想训练呢?我来猜原因,说对了你就抬一下左手。”
缘于母亲病后失语,只能借助肢体语言来沟通。
“你是哪里疼吗?”母亲盯着我,没有反应。
“你是饿了吗?”还是没有反应。
“是刚才训练得太累了,想休息?”母亲的眼睛里,猛然间蒙上了一层泪,她抬了一下左手,连头都在努力地微点。
那副神情,像极了受委屈的孩子。我心里不禁一疼,声音再软些,慢慢地跟她商量:“那我带你去那边躺一会儿,咱们休息半小时再过来做好不好?”母亲又抬了一个左手。
半小时后,母亲很配合地开始了训练。
康复科里,老年病人占了大多数。我发现,很多老人都如我母亲一般,会任性,会发脾气,经常表现得像个孩子:
不愿意做训练了会讲条件;有了负面情绪了要安抚,需要及时转移注意力;表现好了要及时表扬;……
越是身边亲人多,越是照顾周到,病人也就越任性,小脾气也就越多,也就显得更像一个小孩子。
原来,被宠爱越多的老人,才会越像一个孩子。亲人的宠爱让他们有底气,能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
坚强不过是因为无路可退
同样是做训练,而有个别老人就显得特别“懂事”。
初训练时最难坚持。病人也有各种表现,有哀求的,有咒骂的,有乱喊乱叫的,更有死活不上去的。
那个瘦弱的老大爷,从来就没见他发过脾气,闹过情绪。他总是按部就班的配合训练。有时明明见他吃力得腿都在抖,却硬是坚持着完成。
照顾大爷的是个护工。我一直没见过他家人。就算护工有时耽搁了,他也只是静静地等,对谁都挺和气。我们都觉得那个老人又坚强又明事理。
聊天后得知,大爷的老伴去世得早,只有一个儿子还是老来子。儿子儿媳都上班,本来老人是帮着带小孙子的。这一病,谁也请不出长假来照顾老人,只得给他请了护工。
老人述说的语气里满是自责:
“都怪我,这一病,小孙子没人带不说,还得花孩子不少钱呢。”
生病之后,不但指望不上儿子的照顾,老人还想着早些康复了带孙子呢,哪里还会闹什么情绪?况且身边就一个护工,能闹谁呢?
当无人能为你遮风挡雨时,你只能自己坚强。
一生辛苦养大儿女,不忍拖累儿女,甚至还要以年迈之躯替儿女负重前行。
中国的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前阵子微博上有一个7旬老太挑菜的视频上了热搜,为省1元钱的车费,老太每天挑30多斤菜,走8公里去县城售卖。
挑30斤的菜,走8公里,只怕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那可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啊?若非生活的压力,谁会为省1元钱去受这份辛苦?
这是懂事明理的老人的不幸,又何尝不是为人子女的悲哀。
3
宠你到无所顾忌
看龙应台写母亲,字里行间满满地宠溺:
经过鞋店,她停下脚,认真地看着橱窗里的鞋。你鼓励她买双鞋,然后发现,她指着一双俏丽的高跟鞋。
“妈,你年纪大,有跟的鞋不能穿了,会跌倒。老人家不能跌倒。”
“喔——”
她又拿起一只鞋,而且有点不舍地抚摸尖尖的镶着金边的鞋头。
“妈,”你说,“这也是有跟的,不能啦。”
她将鞋放下。
你挑了一双平底圆头软垫的鞋,捧到她面前。
她坚决地摇头,说,“难看。”
能这样坚决地表明自己真实的态度,置女儿的心意于不顾,一定是女儿的宠爱给了她这样的底气。
有多少子女精心挑选的东西,被自己的父母这样直白地嫌弃过。父母一边嫌弃,一边享受着儿女的宠爱,内心里则是满满地幸福。
生活中,宠爱父母的现象各异,但为人子女疼爱父母的心意相同:
多年来坚持每天往返几百米担一担井水,只为父母爱喝;
跑几十公里去寻一个旧瓮,只因母亲习惯用它泡菜;
为给爱美的母亲修照片,苦练修图技术;
…
宠爱,与金钱价值无关,只关乎于心。
被子女宠爱的老人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活得更真实更自我。
他们享受着子女的宠爱,明白自己的开心就是子女的快乐,不用担心老无所依,不必小心翼翼地看人脸色过日子,不需处处委屈自己怕给子女添麻烦。
4
老而有爱,才是生命的圆满
作家庄羽认为,小时候被爱将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铠甲。
因为小时候的被爱,可以给人一辈子的底气。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遭到何种打击,都不会自暴自弃。
我们都是在最最弱小和无助的孩童时代,得到父母足够的爱和滋养,方才长大成人,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而最初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爱和滋养的人,却日渐年迈,走向病弱和无助。
世界在他们的面前不断不断地缩小,以至于到了最后,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子女——被他们带来这个世界的,跟自己血脉相连的最亲的人。
此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爱,让他们在离去之前,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幸福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来时有父母的疼爱珍惜,去时有子女的宠爱孝顺。人生因爱而圆满,因宠而甜蜜,纵然中途有着种种的苦难艰辛,亦在这来去的幸福甜蜜之间消逝于无形了。
老去的父母都是待宠的孩子,而宠爱,则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