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月薪800,花8000买LV怎么了?”:那些拼命对自己好的人,还撑得住吗?

“我月薪800,花8000买LV怎么了?”:那些拼命对自己好的人,还撑得住吗?

订阅 2019-11-21


壹心理主笔团 | 笛子



和朋友们聊到一个话题:今年快过完了,存款多少?
 
一片哀嚎。
 
存钱?不存在的。
 
有报告称,“中国 35 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有 56% 的人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 44% 的人中,每月平均储蓄仅 1389 元。”
 
而更多年轻人,不仅 0 存款,更是“负二代”。
 
大都因为一个问题:不理性消费。
 
杨超越在《奇葩说》自爆,她月薪只有 800 块的时候,看到一条 700 块的裙子,买完感觉拥有了全世界。
 
但那个月就剩下 100 块生活费,每天吃土。

     
四川一名妻子因沉迷网购各种名牌包、香水、衣服等,欠下 30 万巨债,把丈夫逼到跳楼。 


我有个旧同事,实习工资只有 800 块的时候,就分 24 期买 8000 多的 LV 包,还说“一个月只要还 300 多,就算穷点也要对自己好”。


《人民日报》曾总结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租房得独立厨卫,还要带落地窗的那种······
 
却没想过,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物质享受,是“自杀式消费”,把自己推进债务的万丈深渊。
 
一发工资,交房租水电,还花呗、借呗、信用卡……每一分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 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 18.5 倍。已经工作的 90 后,人均负债 12 万+。
 
同龄人买车买房还有存款十几万,自己工作几年 0 存款,账单永远还不完,焦虑到头秃。
 
我们总是被灌输“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年轻时不享受,等老了再拥有就没有意义了”的观念,好像不超前消费就是对不起自己。
 
结果,变成了一个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负债累累的“隐形贫困人口”。
 
本以为花钱会买来幸福感,却亲手毁掉安全感。



消费失控最可怕的结果,是人生失控。
 
纪录片《等一等,互联网》中, 24 岁的小何毕业于某 985 大学,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原本人生顺风顺水。
 
直到上大学,掉进物质的花花世界,开始校园贷分期:
 
买遍买各大厂的旗舰款手机,各种数码产品,名牌包,车子……
 
大一之前,他觉得吃肯德基是一种奢求。有钱之后,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吃肯德基,好满足。
 
直到负债十几二十万,没脸面对家人。
 
他不得不做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月薪 3000 ,每个月父母补贴生活费,吃肯德基再次变成奢侈,苦苦存钱还债。
 
他丝毫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辞职,但不行。
 
因为,“在 30 岁之前,我的人生不属于我自己。属于那些 P2P 经营者。”
 
他的人生,彻底失控。
 


当我们沉溺于过度超前消费时,享受到短暂的欢愉,却不曾想过,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做抵押。
 
而你很穷的时候,生活就只剩下“生存”这个意义,人生经不起一点点的风浪,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你会被“贫穷思维”牢牢困住,陷入贫穷的怪圈:
 
你工资的增长永远跟不上欲望的膨胀; 


你不敢轻易换工作,一停工就会被催债的逼到无路可退; 


你的时间被工作占满,所以没时间去充实自己; 


你能力得不到提升,也没办法换收入更高的工作…… 


于是,你用尽所有力气,也只能应对“贫穷”这个现实,越来越穷。
 
这便是《稀缺》一书中提出的“稀缺”心态。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研究表明,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
 
这里所说的穷人,不是贬义,而是心理上认为自己拥有的物质不足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人。

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你的心被你眼下的“稀缺”占满,就没有富余的心力可以顾及其他,去看见和触及更广阔遥远的世界。
 
所以,当你的思维被眼前的贫穷占满,而没办法做长远的财务规划时,就会在消费或做决策面前更加愚笨和冲动,深陷穷困无法自拔。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缺少别人拥有的美好?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认为,贫困是一种羞耻。
 
“贫穷最根本的特征,贫困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并不是它所导致的身体上的受苦,而是他人对贫困状态的负面反应所导致的羞耻感,是贫困状态违反了亚当·斯密所称的‘既定的社会体面原则’所产生的羞耻感。”


总有一些声音在提醒你,有房有车才是成功的,穿大牌衣服、背大牌包才有面子,用水果机才是潮流,男友给你买某大牌口红才是爱你……
 
这是世俗社会价值观所认为的“体面”。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害怕被比较,却总是不自觉地和别人比较,通过外界的评价去满足自我价值感。
 
你做不到,感受着和别人的差距,就会觉得自尊心受挫,好失败,好丢脸,好自卑。
 
于是,我们为了外界定义的“身份象征”,自己越是没有的,越是要去拥有,跟风地囤积很多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到过期都用不完的口红、积灰尘的 kindle 、堆杂物的跑步机……
 
但这些“体面”、“精致”、“品味”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是谁来定义它们?
 
是商家,是媒体,是网红。
 
我们趋之若鹜,心甘情愿地落入别人塑造的价值观圈套里。
 
再者,为了缓解“稀缺”造成的焦虑,我们会出现焦虑消费,也就是“补偿性消费”
 
一些消费行为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客观消费需求引发,而是为了弥补某种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
 
你想买买买,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你需要,而是因为你心里有空虚、不满、悲伤……
 
比如,和丈夫吵架,为了弥补情感空虚而去买买买;孩子成绩不好,为了摆脱焦虑而疯狂给孩子报班补课……
 
其实,通过自己的努力缓解焦虑,追求精致体面的美好生活本没有错。
 
但用信用卡、花呗、借呗、各种消费贷分期,过度追求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享受,把自己的人生搞得越来越窘迫,只会让我们的焦虑越来越严重。



怎么办?
 
首先,你永远不可能满足外界的身份标准,与其总是和别人比较,满足别人的要求,不如关注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身份的焦虑》中所写:

“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在我们的葬礼上不会露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再者,要有全局观,站在人的一生的大格局去看待眼前的困境,一时的穷、寒酸、生活粗糙,反而是人生的调味剂。
 


最后,对我来说,解决焦虑很重要的方法,是为自己积累足够的金钱来对抗人生未知的风险。
 
德国心理学教授迈尔思认为,现代人应该教育孩子拥有三种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
 
这些能力背后隐藏的最重要的思维,是学会为自己负责,自力解决问题。
 
这才是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资产。
 
我们和同龄人拉开差距的,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我们的金钱思维系统不一样。
 
而这,会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世界上 90% 的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剩下 10% 的问题,也能用钱来缓解。


我是封贺,为了让更多人消除理财焦虑,过上更富足自由的人生,我创办了微淼商学院


有个叫小梅的学员,让我记忆深刻。


小梅是 95 后,大学毕业不到两年。
 
刚毕业的时候,她每天就靠吃青菜、泡面维持生计。认识她的时候,我就问过她:虽然你工资低,但也不至于吃不起饭呀?
 
她有些懊恼地告诉了我原由:大学期间,她消费不节制,用了一些网贷平台,现在欠下了两万的债务。
 
我一脸愕然。一毕业就负债,怪不得日子过成这样!
 
当时我就让她学习理财,她还反问我:“财”都没有,理啥呀?
 
我告诉她:不是有钱了才理财,而是理财才会有钱!
 
我立刻根据她的情况,给了她几个建议:
 
减少坏支出:关闭蚂蚁花呗,停止使用信用卡,控制消费欲; 


增加好支出:把每月10%的工资用来投资自己,努力提升工作技能; 


买入生钱资产:长期持有一支指数基金,每月定投…

半年后,小梅找到我,向我汇报她现在的财务状况: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一万多块钱!


并且,照目前的收益率来看,年底能有 5 万的净资产。


她还说,只要搞懂了理财的底层逻辑,想要过上富足的人生,真的不难!
 
现在的小梅,不说生活条件有多好,最起码实现“食物自由”了。
 

亚洲首富李嘉诚也主张:20 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 20-30 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 30 岁以后,管理财富、驾驭金钱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这些年来,至少有上万人来找我开始学习管钱、驾驭钱的技能,他们中有太多人迫于生计、病痛、孩子上学的压力,不得不苦苦挣钱,甚至借钱。
 
想要增添睡后收入,但却不懂得如何下手:
 
跟风党:人买亦买,结果每天早晨看着钱蒸发,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贬得一塌糊涂……

菜鸟党:尝到了甜头,一股脑地加码,却发现自己成了“接盘侠”,最终亏得血本无归! 
 
怀疑党:想收益好,又怕买到有毒的产品,纠结多年啥也没做,白白错过了翻身致富的机会。  


工作党:工资明明在涨,但存款一点也不见涨,月光卡奴天天当,啥也没干钱就不见了……


你有想过吗,你之所以越努力越穷,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你用错了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投资小白,能够增加工资以外的收入,微淼商学院研发了一套《小白理财训练营》,通过 12 天的学习,让你一次性了解理财的底层逻辑。
 
原价199元的训练营
现在推广价只要12 元
 
一杯奶茶的价格,
就能让你捕捉一个
让财富滚雪球的机会!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订阅课程
 
课程中,所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都替换成为了简单、有趣、易理解的人话。从 0 开始,教你一步步解决理财问题。
 
12 天小白理财训练营已经开到 603 期,累计帮助来自全国的 200 万+用户,从零开始,陪你迈出理财第一步。

来自一线学员的课程评价


学员有知名企业的投资人、百度、滴滴、美团等大公司的高管;有宝妈,也有年近花甲的老人。
 
他们都因为这门学费为 12 元的课程,颠覆了几十年的金钱观念,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有学员减少“坏支出”,通过理财,每年多结余 10 万元;


有人用“睡后收入”带着家人环游世界;

也有人因为学会了投资,安心的去开个小店,实现埋在心里的梦想
.....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