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眼前,强出头的麻烦
外表成了晦明禅师,可里子还是混小子岳鸣珂。
1.解决问题还是刷存在感?
晦明禅师的话听上去有道理,可脱离了实际情况的有道理,不等于无根之木,光有附丽而没有根基的华丽外袍。
晦明禅师认为劝和不劝离,自己得不到,希望故交得到,这还不算好心吗?
可按照事理来看,这哪里是好心,简直是添乱添堵。
好心与否,善恶与否,不是看个人意志的,而是看事态发展的规律。
所以说有些人自我很强,却有很多人不喜欢。而且有些话听着是有道理,其实是废话,听着更像是在刷对方的存在感,而不是真正在解决问题。
是有这么一句话,你不解决问题,你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假如换了第一次相见,在华山之巅,他这么说,那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会给两人很大的鼓舞。
而现在,那是在添乱,他根本没搞清楚状况。
所以说遁入空门又何用?该走的路,还是要自己去走,该吃的苦一点也逃不掉,都是该他受的。
晦明禅师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提及往事,心情烦乱,原文也是写得很美——晦明禅师想追之无益,叹道:“情缘易结难解开,伤心世事知多少?”面上突然一阵发热,想起自己以往的情孽,禅心动乱,急急回房静坐。
到现在晦明禅师还未真正进入情关,还不懂得个中究竟,他能应付的就只有接受还是否定,修行还是最低层。
这个情形也是很多现状的写照,看着是大人大物,说出来的话听着也有道理,可就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也是《金刚经》通篇是耶非耶名也的意义,别去争辩什么,看上去他叫晦明禅师,像是大人大物,可术业有专攻,武功是他所长,可感情的应对一塌糊涂,不能因为冠以禅师就认为什么都懂,那才是迷信。
拿武功所长去指点人家情感的矛盾,这是属于买彩票的概率,也等于是拿修鞋的钳子去拔牙一样。外行领导内行嘛!
还是《金刚经》的偈语说得过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晦明禅师那些不晦不明的话,只能说他是好心,可他情商匮乏,他还不得知,那么只能当作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再漂亮,也是颠倒梦想,在事实面前,披一件僧衣又能算什么?
2.玉不琢不成器
又过了半个月的光景,这一天黄昏,月牙初现,晦明禅师在天山之巅练剑,却听到悉悉索索之声,有人赞道,好剑法。
晦明禅师拨开积雪藤蔓,却见卓一航冻得满脸通红,手脚僵硬,爬在积雪堆中。
晦明禅师倒是又感动又心疼,你辛苦了。
卓一航却站起来,搓搓手脚笑道,现在还好些,刚来的时候更辛苦,这两天天气寒冷,我还以为上不了山巅呢。
原来他是冒雪顶寒爬上山顶、这也亏他的武功底子不错,换了旁人,那是根本无法支持的。
晦明禅师急忙把他带到禅院,杨云骢倒热茶给他喝。等他休息一会儿后,细问经过,卓一航第一次到回疆,不识路径,从山西到回疆兜了一个大圈子,走了一年多才到。
然后在绵亘三千余里的天山之中摸索,渴则嚼雪,饿则猎雪羊烧烤来吃,如此摸索了半年,这才到这里。一大段弯路走下来,身体倒是练得结实了,武功也比之前有进展。
玉不琢,不成器。这是当初练霓裳看到杨云骢,几乎要抱他上天山,可再一想,还是让他受些磨练吧。
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卓一航,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初练霓裳看到杨云骢,想也没想过给卓一航为徒,卓一航自己都是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让他去磨练杨云骢?谁磨练谁呀!搞不好还是杨云骢吃的苦比他多呢!
罗铁臂带着杨云骢那是逃亡,随时有性命之忧的。卓一航呢,坐牢都是VIP标准,还有黄河鲤鱼吃,接着来了个本事超好的女朋友,攻陷了整座城池来救他。他吃过什么苦啊!
卓一航呢,吃到苦头四肢是发达了,头脑和眼光好像也不咋滴,杨云骢就在他面前,那是低配版的卓一航,卓一航本尊还没看出来,更没想到,其实杨云骢可以是他的弟子,然后杨云骢的将来,跟他也差不多,他是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乱说,东西可以乱吃,话可别乱说,他可以说吃的都是乱说话以及不会说话的苦。
杨云骢呢,该爱的不爱,不该爱的,拼死去爱,一条命就送在这上面了。
他自己是七岁上天山,他女儿是三四岁上天山,比他还小,晦明禅师肯定喜欢,爱徒有后,自己是晚有弟子传芬芳。
不过仔细想想,晦明禅师门下之所以出叛徒,何尝不是和他凡事乱出头,还抓不住线头有关?仔细留心生活,乱出头,说话不注意事物规律,只看眼前,怎么看怎么像是刷存在感的人是容易遇到忘恩负义的事。
别看忘恩负义不好,可人家也需要刷存在感,别以为好的都是你的,你的错你自己不知道,人家要说的也是这么一句话,细细想来,不就是这个理儿?还不都是这种人自己招来的?因此凡事不要强出头,细察就里,免得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多一份沉静,也是对生活对事理的尊重。
这何尝不是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里可以看出来的道理呢?欲知后事如何,敬请继续观赏!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