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鸣玉无依无靠,幸好家传渊源,还有些生活自理能力,看来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其实风家也未必是穷,只不过对女儿的培养就是从小让她有独立治理生活的能力。
起码不靠父母,她还可以有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活下去。
这种家庭教育也是先进而高明的。
却也是朴实自然接地气的。
凌云凤半身不遂,她还要依靠风鸣玉,那是不会欺负风鸣玉,反而要依赖她了。
当然凌云凤也不是欺负弱小之人,可是两人素不相识,要在一起生活,免不了会有防人之心。
可凌云凤一旦依赖着风鸣玉,那是不会欺负她,也可以逼着风鸣玉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凌云凤既怜她失去父母,把她当孩子,又要依靠她,把她当大人。
风鸣玉的成长获得的能量其实是很丰富的。
看来梁羽生也深谙教育之道,不然不会这样去写。
心理学也是这么认为的,把孩子当大人,他会成长得很快。
一直以来也不乏先例,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臣。
凌云凤固然要依靠风鸣玉,风鸣玉离开了凌云凤也是举步维艰,她们相依相携,缺一不可。
原文是—— 荒林生活
凌云凤开始教她武艺,首先教她暗器的功夫。风鸣玉掩埋了十八具敌人的尸体,从他们身上搜出许多暗器,还挑选两张重量较轻的铁胎弓,带回山洞。
一个月后,她的箭法已经很准,射杀天空的飞鸟,十次总有七八次可以成功。树林中的一些小动物,野兔黄猄之类,她也时有猎获。
凌云凤又教她挖野山芋充作粮食,这种野山芋一年四季都有,烤熟了香喷喷的相当好吃,而且很能充饿。风鸣玉一顿吃两个山芋就可饱了。
凌云凤想不到她这样快就能成为自己得力助手,干粮虽然吃完,倒也不用担心了。
过了三个月,凌云凤开始能用拐杖走路,但是武功还是未能恢复,而且恐怕是永远不能恢复了。
雁门关外,有个哈萨克人的游牧部落,每年两次经过她们这个地方。凌云凤在能用拐杖行走之后,刚好他们经过,这些人当中有兼做行商的,凌云凤从他们那里可以买到粮食和一些日常用品。在这荒林中的生活,过得更加可以无忧无虑。日子像污泥河一样的慢慢流过,十分平静。
可是这“无忧无虑”,只是指可以免于饥寒的日常生活而言,在凌云凤的心里是并不“平静”的。甚至在一个本来应该是还未懂得人间忧患的七岁的小姑娘──风鸣玉的心里,也是并不“平静”的。在荒林中过了许多日子之后,她还是常常梦见她的父亲,梦见她的母亲。梦见父亲带着她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冲杀出来;梦见母亲躺在死尸堆里。她常常在梦中哭醒过来。
不过在这荒林里她也有欢乐,她会捕捉唱得十分好听的鸟儿,她会把野花编成花环,她会到山涧钓鱼,她喜欢和小鹿赛跑。虽然没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但她有一个完全像母亲一样疼爱她的师傅,心里已经是感到很满足了。
凌云凤开始教她轻功,开始传她正宗的内功心法……
荒林里不知时日,但从几度花开花落,也可以推算出来,她是不知不觉的过了五年了。
这一天,凌云凤开始教她剑法。
在风鸣玉十二岁那一年,凌云凤开始教她剑法。
之前五年教的都是求生技能,都跟求生有关。
看来不单单风鸣玉不能一下子接受凌云凤,凌云凤也有顾虑。
一旦风鸣玉学会了剑法,那就要离开她了。
而且风鸣玉还太小,一旦流浪江湖,不知会遇到什么艰险。
还是留在自己身边,先安居下来,等她长大了,再教她剑法也不迟。
凌云凤虽然没有儿女,却也是融汇了江湖经验的慈母之心。
看得出来,跟风鸣玉生活在一起,看到她想念父母,又懂得适应环境,去捉鸟钓鱼,去编花环,去和小鹿赛跑。
完全是天真孩子的模样。
看到这些,凌云凤也很安慰,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伸。
凌云凤没有提到过自己的家人,只说从小和表哥霍天都一起长大。
看她那样争强好胜,非要超过丈夫,恐怕她也是从小父母双亡,寄居表哥家中。
寄人篱下,才有敏感的自尊,非要胜人一筹不可。
凌云凤原名凌慕华,是羡慕中土风华之意,她也是边陲幽僻处所居。
那么如今来到雁门关外,恐怕也是探亲访旧而来。
虽不知旧居安在,却看到了生命的传承。
凌云凤虽然武功不再,心里也是暖暖的安慰,她此行不虚,到底也是看到了想看到的。
那么接下来会如何呢?敬请继续观赏!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