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官英杰的故事,真是一种享受。
他的故事目前可分两层来看。
第一层是檀玄竣的往事,这一段往事,以人情味为主,利益为辅。
别以为贵族出身,就是纨绔子弟,人家其实是知书识礼,很有人情味。
而且人情味的摆放也值得玩味。
并不是对谁都讲人情味,那是懦弱,是乡愿,是无用滥好人。
檀玄竣他们在事理中体现的就是人情味,通情达理,利益中还不乏人情。
这是很会做人,也很会运用人情味的表现。
说到人情味,现在越来越稀缺了,教条越多,人情味就越少。
感觉更像是跟机器在打交道。
这算是前进?还是后退?
所以多看看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作品,对于人情味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放到现在,都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而且并不深奥,稍微看一下,就可以感觉到的。
第二层就是上官英杰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上官英杰的介入,他是无辜的,也是孤苦的。
所以他的故事一开始就是情与利的揉杂。
有恩情,也有利益。
如果说檀玄竣的故事是有主旋律,也有副旋律的话,上官英杰的故事本身就是双线推进。
这不但是视觉享受,还可以感受到音乐演奏的体验,像是参加了音乐会。
这也是梁羽生的功力。
原文是——几乎杀错了人!
上官英杰继续说道:“听了师父告诉我的故事,想到自己要去杀害和我一般命运的孤儿,那天晚上,我整晚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我循例去向师父请安,他一向的习惯是起得很早的,但那天却迟迟不见他起床,我等到近午时分,仍不见他出来,心里慌了,只好走进他的卧房叫他,哪知师父已是不会答应我了。”
风鸣玉吃了一惊,说道:“他死了么?那天晚上,他不是还很好的吗?”
上官英杰黯然说道:“他老人家是自断经脉而亡的。桌上留下拳经剑谱和他的一封遗书,遗书说:我已答应为他报丧子之仇,他要偷一个懒,少活几年,早点到阴间去会他的儿子了!”
风鸣玉吓得说不出话来,心里想道:“这老头儿真是邪气十足,死也死得比人古怪。但他这样一死,却也当真是用尽机心,叫上官英杰不能不遵守他的遗嘱!”
只听得上官英杰果然说道:“他老人家把未了的心愿只指望我替他完成,我倘若不依从他的遗嘱,只怕他老人家死了也难瞑目!
“于是我只好勤练武功,再过两年,把师父所传的秘笈上的武功都练成了,便即踏入江湖,到处打听霍天云的消息。或许那个时候霍天云还未下山,说起他的名字,江湖上的人都不知道。
“有一天我听说某处出现一个天山派的弟子,剑法极是高强,年龄大约也是二十来岁,不过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却不知道他的姓名。
“我以为这个天山派的弟子想必就是霍天云了,即使不是,捉着他的同门,也可以从他同门的口中,得知他的形貌和有关他的消息。
“我连夜赶到那个地方,找到了那个天山派的弟子,什么也不说,就和他动手!
“他的剑法果然十分厉害,结果我的脸上留下了这一道伤疤,他的小腹也中了我的一剑,几乎毙命。幸好那时他的一个朋友赶来,喊出了他的名字,我才知道几乎杀错了人!”
风鸣玉道:“那人是谁?”
檀道安任务完成,他也自在离去。
儿子死了,他也没想过活。
用捡来的孤儿来报仇,也抵消了收养之德。
恩怨两相溶,他和这个世界再无牵挂,彼此不欠。
既不相欠,何必留恋。
这一笔账算得当真精要。
也是很公正的,既占不到他的便宜,他也不占这个世界的便宜,大家清净自在。
而这种人是精英没错,也非常难缠,很难打交道的。
除非也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多呢?
在他们面前,落后的就是这个世界。
不服气的辩解,不但是噪音,还是被淘汰的呻吟。
根本没有意义。
所以檀道安也不多管上官英杰,由他自己去选择,去走自己的路。
本来就不多关他的事。
可这么一死,上官英杰等于是失去了一个亲人,他非得报仇不可了。
那是他和檀道安的链接,有这段仇恨,仿佛亲人还在,他就不是孤单一个人。
仇恨也是家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偏激了一点,尖锐了一点,也脆弱了一点。
却也丰富了家的意义。
家,又哪里是容易成就的,本来就有多种因素合理构成。
有些事物看似简单,又哪里是容易的呢!
接下来会如何呢?敬请继续观赏!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