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慎独的显化,继续《武林三绝》第三回之二十九

慎独的显化,继续《武林三绝》第三回之二十九

订阅 2021-12-3

风鸣玉有了积累,重新出发时,情形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了。

她自己还没感觉到。

她离开从小和师父相依为命的山野时,她是茫然若失,隐含不安。

前途如何,到底未知。

她和上官英杰分开,独自上金刀寨时,她是目标清晰。

当然她的目标也在压抑着与上官英杰分开后的不舍。

不过两人相处时日不多,也没怎么走近,这份不舍冒出来,也不是重点。

本来两人的目标就不同,分开也属当然。

就在风鸣玉目标清晰的时候,头脑也在发挥作用,她靠自己识别了西门羽,让自己不至于受骗。

而和周剑琴分开后,她和周剑琴更为亲熟一些。

对上官英杰多少还有设防,对周剑琴是用不着设防的。

倒是周剑琴对她设防。

分开后,情绪无法忽略,接受后沉淀下来,风鸣玉的头脑开始了常理性,也是社会性的推断,她在预估父亲的情形。

而且还是合情合理的。

这是她成熟起来了。

所谓的社会性,有一种解释是,会用各种常识来应对当前的情形。

所以有人说,学习阶段可以说是常识的积累,到了社会化活动时,那就是常识的运用。

多积累一些,到了运用时,那就不慌了。

会用情理和常识来判断,而不是靠情绪来表达。

会好好说话,的确是成熟的标志。

好好说话的基础,正如文中风鸣玉的表现,会用常识来帮助思考。

成长的脉络被描写得非常清晰。

这个过程不但真实可信,也是代入感极强的。

会让人感觉到,这哪里是故事,分明就是生活本身。

原文是——听得客人谈骏马

她父亲的消息是东方化带来的,东方化是金刀寨主都信得过的人,这次又帮了义军这样的大忙,她当然不会疑心东方化说谎。跟着想道:“对了,东方前辈带来的消息,说是那个徼幸在我爹爹刀下逃生的强盗,当时是见我爹面带病容的。敢情他的武功只是恢复几分,却还有病在身。”

想到父亲可能还是抱病未癒,她越发心急,恨不得早一天就是一天跑到她父亲的身边。

可是在走过荒山野岭之后,路上已是常有行人,她的轻功可是不便在路上施展了。只能比一个普通的壮汉跑得快些。饶是如此,已是引起路人注目。

第三天她到了一个小镇,买了几件替换的衣裳,还想买一匹马代步。可惜那个市镇太小了,根本就没骡马市场。

那晚她在一间客店投宿,入黑之后,来了一帮客人,这帮客人都是骑着马的。在店中大吃大喝,出手很是豪阔。

风鸣玉从后窗张望出去,看见这些人的坐骑都是高头大马,她虽然不懂相马,也知道这些马匹不错。心里想道:“要是我有一匹这样的坐骑就好了,但这些客人看来似是富商,他们当然不会卖给我的。”忽地心念一动:“我何不偷他们一匹?”但随即便在心里自己谴责自己这个念头:“我怎能有这样荒唐的想法?纵然我是着急要见爹爹,也不能偷人家的东西呀!”

那帮客人酒醉饭饱,正在外面高谈阔论。风鸣玉本来无心偷听他们的说话,但睡不着觉,却不能掩着耳朵不听。

忽听得一个客人说道:“我前天遇见一匹火龙驹,当真是世上罕有的骏马,可惜,可惜……”

“可惜什么?”另一个人问道。

“可惜他不肯卖!”

“马主是什么人?”

“是个乡下的穷小子。前天我经过一个山村,在田边的小路碰上的。”

“那就奇怪了,一个乡下的穷小子,怎能有名种的火龙驹。”

“我也觉得来历可疑,不过看来那小子不会武功。”

“你怎么知道?”

“凭着我的阅历,只瞧他的眼神就瞧得出来。”

和他说话的那个人哈哈大笑了。

风鸣玉真是好家教。

她要赶路,寻思着偷人家一匹马,换了别人,这不就是很平常的吗?算什么事情?

可是风鸣玉觉得再怎么样也不该偷人家的东西。

这种文字出现,会有读者觉得烦,太啰嗦了吧!

可是就在最需要的时候,风鸣玉也没有妄为,心里还是有标准的。

那是良好的教育,深入骨髓。

到底是贵族之后。

高贵不是看门庭兴盛与否,而是看不同情形下,心思如何。

亲人多年不见,马上要重逢,心情是很迫切。

但事情并没有到紧急得不顾一切的地步。

这时候是可以有选择的。

接下来风鸣玉就是偷听了,严格来说,不算偷听,而是半卖半送性质的。

偷听这种桥段很平常的,经常会被应用到的。

可此番听壁角与众不同,风鸣玉要见亲人,是一片孝心,在路上也是一番好心。

不过心思就是心思,动过也就算了。

殊不知好心招来好报,风中传来半卖半送的消息,不用她费劲了。

看似小说家言,也是纯属巧合。

其实也是现实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做生意前要先修桥铺路了。

一件事情是多种机缘促和而就,并非全然靠自身努力。

而且一个因,并非只有眼前一个果,多种因素,错综复杂。

的确会出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处境。

不过既然有选择,还能用努力去推动,怎么也要是好的。

于是多一点善心,多一点利他,善行感召善缘,大家安安乐乐,皆大欢喜,又有什么不好?

所以种下善因,未必见到果报,可福不远矣。

是自身的努力,也是自己修行,求来的因缘。

而风鸣玉的福报好就好在,它只是心念一闪而过,自己也没察觉。

却为她带来福缘。

她人在福中不自知,缘由本是造福人。

难怪传统文化要有慎独一说,一个人呆着,也尽量少说是非,心念的力量有时候是难以估摸的,一样境随心生,为什么不为自己带来福报呢?

看小说,感触的是传统的文明。

让书本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也是阅读梁羽生小说的乐趣了。

接下来会如何呢?敬请继续观赏!

--END--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手媒体广告广告商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