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一个镖局,在黑白两道都要吃得开,需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既要架桥梁,又要懂分寸。
完全是在方寸之地施展乾坤,以小见大,细水长流。
这完全是锤炼心智,武艺只是敲门砖。
而周剑琴还需要武艺来保护自己,她自然无法领会其中的深意。
原文是—— 扮作小厮
韩得志怔了一怔,说道:“为什么?”
周剑琴道:“我扮作客店的小厮,那你更不必担忧别人认出我了。”
韩得志笑了起来道:“不错,你这个主意比我想的更好。”
周剑琴换上了旧衣裳,韩得志的介绍信亦已写好了。不过他看了周剑琴一看,却是笑道:“有个老大的破绽,你知道么?”周剑琴道:“什么破绽?”韩得志道:“客店的小厮哪有这样俊的?”
周剑琴想了一想,说道:“这容易办。你进厨房给我拿点煤灰来。”
韩得志笑道:“你的脑筋倒是动得很快,不过却未免委屈你了。”
周剑琴道:“没办法,只好权且充当在厨房烧火的小厮了。”
她脸上搽上一点煤灰,索性把衣裳也扯破几处,果然像是一个烧火的小厮了。
韩得志把介绍信交给了她,说道:“你稍等一会,我出去打个转,回来还有话要和你说。”
过了半支香的时刻,韩得志方始回来,周剑琴道:“你告诉我那间客店的所在,我自己会去找。不用你费神了。”
韩得志笑道:“我知道你等得不耐烦了,但我是故意要你等这许多时候的。”周剑琴诧道:“却是为何?”
韩得志道:“你这个样子到那客店求职,你以为老板会见你么?只怕你未曾拿出我的那封信,底下人就要赶你走了。那封信也只是可以交给老板的,不宜叫下人转交。”
周剑琴呆了一呆,说道:“啊,这一层我倒没有想到。”对韩得志的恶感不觉减了几分,想道:“毕竟是做了几十年总镖头的人,比我老练得多,我却是不通世故了。”
韩得志道:“我没有说明你的身份,但老板知道你是我叫你来的,他一定会尽力帮你的忙。你最好不要和那人动武,先打听他的来历。要是打听不出,有好机会的话,你才可以偷回那匹坐骑。我的意思是指在不连累店主人的情形之下,让他知道是你所为,而你又不至于有给他捉住的‘机会’。这是要你见机行事的。你懂得我的意思吗?”
周剑琴笑道:“韩叔叔,你别把我当作不懂事的小孩子,我会见机行事的。”
这一段真是叹为观止,写进教科书都不为过。
别看只是一件意外的小事,周剑琴的到访是意外,而且不是什么大事。
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好,那也麻烦。
看韩得志的应对,那是滴水不漏,面面俱到。
而且他遵循的还是一个“道”字,既符合事理,又不违道义。
就在这样一个不算大的空间,可以如此周详稳妥,真是让人拍案称绝。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牵涉到人情世故,这碗饭并不好吃。
周剑琴和韩得志看似不怎么相关,可一个代表起点,一个代表着一段过程的终点。
初入镖行,韩得志何尝不是周剑琴?血气方刚,鲁莽懵懂。
要磨练成现在这样,那是要挨多少的打,经历多少的锤试。
虽然江山代有人才出,可老人还是一种指向,正如韩得志对于周剑琴的指点一样。
客观中肯又实在。
年轻人褪去了青涩,也会走到这一步的。
可是无论什么年龄,都有自己的责任,对此梁羽生的书中人是非常清晰,没有迷惘的。
年轻时不早就经历了迷茫和纠结吗?识尽愁滋味,却赏天凉好个秋。
对比联系来看,意趣天然而隽永。那么接下来如何?敬请继续观赏。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