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到了
睡梦中被列车员叫醒,列车还是比规定时间晚了二十多分钟才停靠吐鲁番站。 北京时间早上六点的样子,我们迎着东方的鱼肚白站到了吐鲁番大地上。这就是传说中的新疆,我深吸了一口气。
下车人无几,路灯下人影不停地变幻着大小和形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吐鲁番火车站位于离市区五十四公里的大河沿镇,这里原来是一片戈壁滩,据说因为市区地势相对比较低,为了避免上下坡太多的能量损耗,火车站就不得不建在此地。
火车站对面停了一排大客车,都是发往南疆如若羌、民丰方向的,看来新疆的交通比想象中要方便多了。几个维族汉子迎上来问我们需要不需要出租车,态度显得非常和气,也不尾随。七五事件似乎对这里毫无影响,客运站里的安检机也不在工作状态。
客运站到市区的车是定点班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交车,只要坐满了,就能提前发车,如果人不多,就得等到票面上的点才开车。车站卖出的票上,不光打上了时间,还有所坐车的车牌号,既方便乘客找车又可以防止车子多拉客,这点我觉得我们内地应该向新疆学习。很不巧,我们错过了七点的首班车,只好坐在第二班车上眼巴巴望着首班车绝尘而去,用一个来小时看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吐鲁番不亏为热都,才早上八点,阳光照在身上已倍感火辣。出了镇就是一片戈壁滩,公路的一段路基被洪水冲垮了还没得到修葺,快到市区时,公路状况明显变好,路两旁的绿化也不错,沙漠绿洲这名头一点不带虚的。
在城郊结合部,车停了下来,有警察前来查验身份证。比起以后我们在其他城市遇到的情况,这里算是比较宽松的了。吐鲁番和哈密这两个地方与内地交流频繁,汉人也比较多,人们安居乐业,自古以来一直是新疆这块大地上比较太平的地方。
吐鲁番市区道路相当开阔,整齐干净,颇有大城市气派。市中心广场处的几家宾馆难入我们法眼,刚好看到站牌上有吐鲁番大酒店这站,一问就在前面二百米处,自投罗网而去。
大门口有维族保安,看到我们前往投宿,热情地引导我们穿过葡萄架进入大堂。这是家星级酒店,大堂宽敞,二楼就有一家旅行社在此办公,保安告诉我们旅行社要到十点才上班,让我们进房间等一会,到时他来通知我们。
与旅行社谈得不融洽,我们来新疆之前,从电视上得知,新疆当局为拉动旅游市场,决定对A级景点门票半价,但旅行社告诉我们他们没有接到减价通知,不仅如此,连我能全免的待遇都不给,算过来还不如自己包车又划算还自由。从此打消了P依赖旅行社的念头,回归自由行。
坎儿井是P想看的,我则想亲眼目睹高昌古城的风貌,葡萄沟名声在外,到吐鲁番不能缺了它,火焰山到底怎回事,乘机要弄明白。
广场上等包的车很多,不费功夫就以200元价格定了一部,吐鲁番的景点相对集中,有车一天就可以把这四个地方玩下来。酒店的服务员听说我们出的是这价格,连说你们占了七五的光,要是往年,这个时候要没有四百元根本包不到。是真是假我也难辨,就当占了个大便宜吧,先窃喜一番。出门能省钱,一乐也,谁能凭空捡到大元宝呢?
坎儿井
事不迟疑,我们直奔坎儿井博物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名声在外。介绍上说坎儿井在汉代以前就有了,但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大多是清代的产物,人文这玩意靠自己看常常会跌入云里雾里,跟往常一样,我们请了一维族导游给讲解一下。坎儿井没什么可以拍的,介绍起来又比较专业枯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上网搜索。
导游尽管是维族人,她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流利,比我要好许多,打扮上也已去维族化,如果放在口里的人群中,很难一眼看出她是维族人。“坎儿井”用升调才略显其少数民族的语调特点。东疆与南疆维族的差异不光存在于政治态度上,也存在于语言上,南疆维族人说普通话跟外国人说普通话没太大差别。
导游陪我们玩过坎儿井后,建议我们改变计划放弃高昌古城去看交河故城,理由是高昌古城没有交河故城保护得好。从地图上看交河故城要比高昌古城远一些,我担心司机会不同意,她说没问题,交河故城离坎儿井博物馆更近些。跟司机一说,他果然不反对。这个导游不是坎儿井博物馆的专职导游,大概也属于游击队员,四处游荡,她在博物馆给游客讲解后所收费用与博物馆分成,因此她希望继续陪我们游交河故城,她抱怨说七五事件后游客太少,她的收入也锐减,跟我们过去,她可以把导游费打八折。对于她的好意,我婉言谢绝了,路上多带一个人毕竟太麻烦,还怕交河故城没有导游吗?
吐鲁番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就是高昌国,高昌国王支助玄奘西天取经的一段佛缘,被钱文忠在百家讲坛中说得家喻户晓,因此我在行程安排时首选了高昌古城,想亲眼目睹一下高昌国当年的辉煌。看古迹应该看最好的,导游的话不能不听,毕竟他们终日在这圈子里打滚,只要跟他们没有切身利益的话都应该做个参考。
说起这交河故城,却是汉代赫赫有名的车师国遗址。车师先民建筑城垣时没用一块砖一条石,全部建筑都是从原生土中挖出来的,据说这样的建筑方法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建筑看起来有点象干打垒,也象土坯房。西北人喜欢打窑洞,享受冬暖夏凉,在吐鲁番这个干燥少雨望眼过去都是戈壁沙漠的地区,象动物们一样掘个洞穴居着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故城座落在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柳叶形半岛上,从模型上看,故城状如一座航空母舰。因为两条绕城河水在城南交汇便有了交河的名头。
说它是航空母舰,因为历史上这里就是一兵家必争之地,围绕着它战火不断。车师国人需要一个能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的堡垒。在四面都是戈壁滩的荒原上,找到这样一个四面环水有天然陡峭崖岸的地方建造王都,确实是慧眼独具。一条南北向的大道将故城分成东西两个部分,整个故城里没有一棵树,道两旁都是临街不设门窗的高墙。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总有在战壕里前进的感觉,整座故城的军事用途一目了然。
我们顺着楼梯走进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 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这里可能是安西都护府(西汉时建制)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看着象监狱一样的小方格房,这古代官府也不过如此啊,哪有现在的人民政府气派。话说回来,历史地看问题就必须横向地比较着看,以同一时期为坐标,纵向看后人永远有优越感。
到了新疆,能更多地遇到支边人员与他们的后代,我们在交河故城找的导游恰好也是来自甘肃的第三代支边人员。他们生在斯长在斯,已经完全属于这块土地,当年决策者的苦心得到了很好回报。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