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笏咀村银装素裹,松柏树迎霜斗雪,王建设静谧的农家小院躺在深山怀抱,宛若世外桃源。
坐在王建设家热腾腾的炕头上,窗明几净,暖意融融。说起自己这大半生,老王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两次大劫,我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人一辈子的遭遇真的无法选择,但个人还是可以努力改变命运的。”种种不幸没有让王建设和张桂萍夫妇怨天尤人,而是以坚毅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微笑面对。
“灰曰子我遇上了,倒够了大霉。好日子是啥样?不光有吃有喝,还要有欢有乐。只要自己肯干,坚定不倒,有国家的扶持好政策,有干部们的真帮扶,我们的好日子就有了。”王建设夫妇从脱贫到致富的过程,耐人寻味。
王建设心直口快,他说看村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有个尺度,那就是看农民的手里有票子了没有。“我在2022年,种地收入32000元,养羊收入28000元,保洁收入带生活补助10000元,光伏收益给了1000元。”王建设算起了账,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时间抺平了王建设夫妇身上刻骨铭心的伤痛。王建设夫妇就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是人,不是神。当初儿子走啦,没有掩饰极度的忧伤,压力没在谁身上,谁不知道其重;压抑没在谁心上,谁不明白其疼。曾在王晶生前借钱给他的同学们,都觉得王晶去了阴间,欠阳间同学的钱没有指望啦!王晶父母的心灵又这么脆,身体又那么弱,不少同学压根就不指望要的啦。但是,不到3年的时间,老王就把小王生前欠别人的钱陆陆续续打清,这让王晶的这帮朋友对老王刮目相看,这些年轻人都被王老汉的高尚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其实,有其父必有其子。话又说回来了,当初如果不是小王平素为人处事的肯仗义讲信用,大伙也不会借给他钱的……
虽然王家父子是不幸的,但和这对父子遇事的人却是有幸的。人心换,天地转。儿子小王走了,父亲老王还在。每逢过年和中秋节,小王生前的这几个好朋友,总是不约而同地拎些烟酒肉类,去探望老王,在他们眼里,这是个平凡伟大的父辈,值得尊敬和爱戴。
“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2023年,在两春夹一冬的美好时刻,王建设信心十足,他对记者说,“2023年,是个好年头。明年我就种5亩羊草,养羊上到150只优种羊,种玉米30亩,绿色谷子15亩,红高梁10亩,土豆2亩,绿豆3亩,再承包别人的地20亩。种地是我们农民的本分,谁家的饭碗子能离开农民手中的粮?”。
越是绝望的人生,其必然是泪流成河,渴望和“奢求”越多。几年前,王建设觉得走投无路,如今大路光明,顺水顺风。伴随着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好转进展,王建设和张桂萍彻底打消了寻死上吊的残酷想法,增强了活下去的人生底气。既为人,就得活成个人样了,不能被人看不起。王建设遭遇了人生的灭顶之灾,万般无奈中他居然能站起来,看了他,人们谁还说自己难活?以苦为生,踏实肯干的王建设不失幽默,风趣比喻,共产党就像个好医生,谁得病啦,扎扎针,用针灸找到病根,开导开导。渠堵住啦,给挖开通畅,水还得自个来流,除病痛还得靠你自身的免疫力,内生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强大的,才是不会躺平的资本。王建设从不认为被评上贫困户有多么光彩,弄成贫困户怎么办?这关乎一个人的名声。“吃救济”其实是最丢脸的事,实属无奈,另当别论。靠党引路,靠己富强,才有出路。不管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还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农民当自强。
段笏咀村厚重笃实的乡土气息,滋养着王建设的精气神。土里土气正是王建设人生的福气。和王建设的相处中,使我认识到,野草一般生命力顽强的王建设身上的乡土气息不是卑微,是忍辱且可以负重前行,是豁达且可以委曲求全。吃苦耐劳,不惧天灾,不怕人祸,迎难而上,诚实勇敢,纯朴善良,重义薄利,忠党爱村的品行,正是这个时代最美的品格。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二十大”宏伟蓝图深得人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战略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些年,王建设和段笏咀村民都有贴身体会,粮食价格稳步提高,农民种粮大有收益,选择种粮,一本万利。村支部冬闭召集村民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号召村民多种田,种好粮,从基层抓起,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
手里端稳物质粮食饭碗,心中安放精神食粮天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王建设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仍念念不忘让后代读书,可见他是很有眼光的,耕读文明原来是他家祖传的家风。
一个家庭、两颗初心。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周而复始的农事劳动,王建设老两口如影随形。冬闲人不闲,老伴在院里收收烂烂,做这干那。她还免费给村里老年人理发、缝补衣服。每天拧开院里的水龙头,纯净的自来水潺潺流出,给羊饮水是老王每日必做的功课。老王过去开拖拉机还学下些修农机的技术,村里养农机的农户,农机一出毛病,总要找他修理,他总是随叫随到,无偿帮忙。生活所逼从不停歇的一对卑微身影,温暖了山村整个冬。
日子黑黑白白,岁月青青黄黄。匆匆忙忙,已是老年。王建设的梦里依旧是袅袅炊烟,牧歌悠扬。依旧是儿子的幻影,毕竟骨肉连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讨吃子种牡丹-死命不顾还贪花红了。”张桂萍说,养儿差点折腾死,她过去哪有心事去种花。要不是共产党来帮助,简直不能活。共产党做下了好,她当然的说好。过去她想死,现在怕死了,不想死。她说自己终于挺过来,要是死了,冬天谁给小孙子烧炉子做热饭呢?要是死了,过年香喷喷的栈羊肉去哪吃?……冬至昼最短夜最长,过去常常失眠的张桂萍,如今万事顺遂,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身体在康复,药量递减,体重又增的张桂萍心有春风,眼中皆是美好,居然有了一份好心情施羊粪栽盆花。虽是天寒地冻,但王建设窑洞里老婆张桂萍亲手种下的各种花儿惊艳滴翠。
窑洞暖和,心情舒畅,迎春的花儿岂不姹紫嫣红?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