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每天有个好心情,也在积极营造好心情,可那个坏情绪总是不期而遇,防不胜防地出来捣乱,搅得人心神不宁,郁郁寡欢。
中医讲我们的身体是有经络穴位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我的觉察中发现,我们的坏情绪也是因为某个点有淤堵,或有形的气和痰或无形的气和痰,而这种凝结往往又是和脾胃的运化有关,清气升不起来,浊气降不下去导致的。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写作都是无法静心完成的,而且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让我们更加烦躁不安。这时候我不强迫自己做任何改变,出去买买菜,接触一下生活气息,转移一下注意力,听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看琳琅满目的菜品。
坏情绪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而是我们的身心出现了淤堵,导致外界事情的影响反过来加重了情绪的低落,工作干不顺心,生活过不顺心,整个状态都是低迷的,没有激情的。
以前不懂怎样调整,躺着卧着被折磨着,现在学会了改变,从心底迸发的需求、渴望和改变的力量是最坚不可摧的,比如我前天郁闷到想出去和人聊聊天儿,可想了半天,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先出去溜达着。
结果那天已经退休的邻居王老师没有在外面打扑克,我溜达的时候她也在溜达,于是我们一起同行一起随便聊聊,走着走着,王老师又碰到一个她家楼上的邻居,听说也是一个退休的老师,聊着聊着居然有很多有交集的人,回来后就发朋友圈儿:“迫切想聊天儿,走出去就会心想事成。”
这也让我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先上路,才能碰到同行者。简单的想聊天儿的需求是这样,其他的也是如此。
渴望、求索就会让我们找到解决坏情绪的办法,这时候再选择读书,就会机缘巧合地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自己的情绪也就慢慢好了起来,从心情上梳理是最深层、最快捷、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所以现在养生的口号主要是要心情好。
心底那潭死水一旦泛起涟漪,就会慢慢荡漾开来,如果再遇到同频共振的声音,就会荡起波澜,甚至波浪,全身的血液循环起来,身心也就更健康了。
我印象深刻的两次改变都是读书引领了我,一本是《生活教会了我》,一本是《我 的外婆从不内耗》,都是写她们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感觉像一个长者和我聊天儿,聊家长里短,聊生活智慧,聊为人处世,心里万分的宁静,舒服。
我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就是自然地汩汩流淌出来的东西,在码字中重新温习了很多字,很多词,再把它们运用到文章里,恰当地表达我的意思,写完之后经常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一旦身心疏泄了,很多烦恼都不是烦恼,困难也不是困难,灵感来了,解决的方法也来了,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不会被影响了,能量足了,啥都不是事儿,是事儿也就一阵儿。
想起了初中一位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训练,要求每天写一篇日记,要求每天学五个成语,当时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想起来这个习惯是真的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
关注了好些年的一个学谚语的公众号,以前是他每天发,我每天看,现在是他每天发,我每天把它复制到快手里,进行二次消化吸收,也分享给喜欢看的人。
每天养成公众号发一篇日记类文章对我来说,受益很大,心情不好的时候,码完字心情好了,心情好的时候码完字心情更好了,灵感更多了,干活也更有激情了。
读书、码字是疗愈坏情绪的灵丹妙药,读自己喜欢的书,码自己喜欢的字,尊重自己,珍惜人生!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