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月古庙会焕发新生机

二月古庙会焕发新生机

订阅 2019-6-18

提示:  点击上方 "人文繁峙"马上关注

二月古庙会焕发新生机

文/齐大春

砂河镇二月古庙会由来已久。到底有多久?七八十岁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年年赶这个庙会,至于从什么年代开始的谁也说不上来。反正一个字——古。

我记得砂河镇没有扩展到大桥南面时,那时的庙会就在旧街举办。从旧铁匠炉往北到转角再向东拐,一个曲尺形的旧衔道本身就窄小,再加上门对门的店铺,摆在半街上的东西,买东西的男人,看热闹的小孩,寺庙里上香烧纸的女人;推平车的,骑洋车的,赶马车的,开手扶拖拉机的,偶而还有一辆骑摩托的,把街道填了个满满当当,站在高处看就好象流动的河。俗话说红火不过人看人,当时也没觉得有多么拥堵,只觉得过庙会真热闹。

后来随着镇区的扩展,二月庙会就设在旧税务半条街,那时西面还没有广场更没有打通出路。虽然街道宽了,但多么宽的街道就有多么宽的货摊,再加上各种摩托车小汽车的增多,还是拥挤不堪,不能尽显庙会风采。

这几年城建管理处把庙会设在了广场西面一块几十亩大的空地里,成了一个专门的庙会集市,使古老的庙会综合化年轻化焕发了新生机。

阴历二月十八是庙会正日,但一进二月,北京的河北的还有邻近大同怀仁应县的,等各地的大小商贩就开着不同的汽车来砂河镇到城建管理处登记占地搭蓬摆摊售货,本地人们开始陆续光顾,到十八、二十这几天达到高潮一直能持续近一个来月。

庙会外面大街两旁大多是本地人在卖外地水果。月牙型的芒果,刺猬般的榴莲,表面疙疙瘩瘩的丑橘,形容不来的山竹,这些前几年没听过更没见过的水果今年也出现了。至于什么四川的甜草莓广西的鲜荔枝,缅甸的西瓜瓤真沙;运城的苹果铜城的梨,广东的香蕉爱死你。各种各样的水果琳朗满目美不胜收。随着运输快递业的高速发展,这些颜色不同形态各异让人馋涎欲滴的过去只有达官显贵在南方才能吃上的奇异水果已走进了乡村庙会,被我们平常百姓用塑料袋提回了家里。

还没进庙场院,首先看到的就是庙院里那高高大大造型奇特功能不同的各类游乐设使,如同大城市的游乐园搬到了这里。

摩天轮高耸入云,过山车忽高忽低,碰碰车碰响连连,模拟枪声声入耳。其间伴随着高声尖叫,开心欢笑,吸引着红男绿女,大人小孩围观试坐。游乐场上不仅是小孩的天堂,更有许多小情侣,大姐妹,好朋友花上三十二十块体验一把各种刺激的乐趣。

未进院先闻香。进了院东西两排卖各类小吃的让人拔不动脚迈不开腿。重庆酸辣粉与武汉热干面唱起了对台戏,你说辣我叫甜;长沙臭豆腐宣称是毛主席亲笔提写招待外宾上过国宴,香港鸡蛋仔高喊着听不大懂的粤语说是李嘉诚的最爱;蒙古的烤鲜肉新疆的羊肉串上面撒着红辣椒沾着黄孜然把人们馋的未逛庙会肚先饿。那就先吃点吧,此时男士顾不上应文雅,美女忘了自己是淑女,端碗喝辣粉的吸溜声高一声低一声此起彼伏,抓竹签吃烧烤的左一串又一串把嘴染红。卖的都说自己是正宗,吃的就当是吃到了正宗。吃完喝完,年轻人好显酷,不掏现钱,扫一扫二维码支付扬长而去。一部手机行天下,真是科技改变了生活,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给庙会又增添了新元素。我看着年轻人热情似火的行由举动,我的心也不由春潮涌动——心想不把伟大祖国新农村的新庙会写出来对不起庙会的举办者对不起赶庙会的众乡亲,就是写不好也要写出来让乡亲们看看。

再往里走,就是一排排卖各种衣服布料床上用品日用百货等的简宜帐篷。其实这些东西咱们街上各商场各超市各杂货铺那一样没有?说东西便宜,也不是。我从庙会上买了一身迷彩服花了六十五元,问别人在小市场门口才五十五元。质量好?更不是,一样的厂家一样的快递送货,只不过货由商店搬到了庙会,卖货的从本地人变成了外地人,这些东西就吃香了。方左几里几十里的女人们过了年就这个盘算着要在庙会上给公婆爹娘买身合身的衣裤,给儿子买几套结婚的新被子新床单;那个思谋着给老公买一身出门的新衣裳新鞋袜,给自己买几件换洗的内衣。厨房的切菜板旧了要买块新的,碗不够了再添几个顺眼的;换个洗脸盆,买块新手巾。这些东西那一样平时不能买?非得庙会上把这些钱花给外地老夸们?这只是单纯的为红火热闹?还是割舍不下过庙会这个让人心颤的怀旧的传统情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说法。不过旧庙会变成新时尚,这个是大家公认的。比如以前庙会卖的水瓮,陶罐手摇吹风机犁耙等物品已经退出了市场。再过几年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眼,谁也说不清,反正是古庙会上唱新戏,旧瓶子里装新酒新陈代谢就这么变。

庙会里随处可见拿手机拍照拍视频发朋友圈的人们。不光是年轻人,许多老年人也在随走随拍,随拍随发。发给别人的炫自己正逛庙会,收藏起来的留做纪念。更有网红在快手上直播,引来老铁送三块西瓜两根棒棒糖。

吃也吃好了,逛也逛好了,别的东西也买好了,出了大门再到临时摆在庙会门口的花店买几盆鲜花。新装修好的楼房还需鲜花的装饰。那小俩口买了两盆青翠欲滴的发财树,这位小媳妇又端走一盆蝴蝶梅,老大妈年老也爱俏,她选中了红中发紫花开正艳的铁三角。幸福的社会,火红的年代,舒心的生活。卖货的赚的满钵满盆,买货的购的兴高采烈。

可这一切从哪里来的?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毛主席的功劳,习大大当家当的好。

在庙会上我还碰见我的一个同学,人家学习好考上大学后工作分配在太原并在那里成了家立了业,已是当爷爷的人了。可知道过庙会还开车把全家五口人拉回来到会上买了几件日用品,吃了几样小吃。我问他太原什么用的什么吃的没有?还要回来买。他说回来让孩子们感受一下乡村赶庙会的氛围,孩子们都觉得比在城里各大超市购物要开心有趣得多。还有在费心费神竞争激列的都市中回老家庙会上逛一逛散散心魂,回归一下不用勾心斗角的生活,那怕一天也是心宽的。他的话我深表同感,转了一天他们又开车回了太原。

过庙会少不了唱戏,还得唱好戏。戏园就在财神庙,台上的《打金枝》唱的正欢畅,但台下看戏的不太多。而且尽是些老年人。年轻的到这里主要是给财神庙烧个香上几块布施,虽然川流不息,可没几个会驻足向戏台上观望,不过你不能说他们迷信,这也是过庙会的一个活动或组成部分。但怎么把年轻人吸引到戏台下这是个观念问题也是个难题。

庙会年年办,物品各不同。远处的人来个一次两次,街里的转悠好几次,就这样还是买回这个忘了那了。难倒有了庙会就想不起超市了?我听了想笑,众人也笑。一直等庙会门可罗雀卖货的收摊了,本地人又当计划明年二月庙再买啥,或再赶庙时想起啥再买些啥。

啰啰嗦嗦写了一大篇,初中文化的我也不知道把古庙会的新生机写出没有,请读者诸君指教,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作者: 齐大春,繁峙县联兴村人。自从认得两个半字后就喜读书,稍长也爱瞎写。可终因脑爪不灵对数理化英语一窍不通,连个高中也没念过。可爱读爱写的臭毛病改不了,在原来的《晋阳文艺》及《今日繁峙》《智能科学》,网络刊物《梁羽生家园》上发表过十几篇劣作。现在以收破烂为生,到了这个地步还要瞎写一气。苦中作乐追求精神胜利法罢了。如朋友们有共同的爱好,不嫌我是个收破烂的,可加微信或手机号13835058403,咱们共同探讨。


图片:摄图网 编辑:张 向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人文繁峙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