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宜州哼着“旅游”的调子唱好扶贫山歌

宜州哼着“旅游”的调子唱好扶贫山歌

宜州哼着“旅游”的调子唱好扶贫山歌

“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成员在古文村的花海中留影。广西新闻网记者 冼妍杏摄

广西新闻网宜州11月29日讯(全媒体报道组)游客通过电商平台线上支付,线下凭电子“饭票”到贫困村吃饭游玩、走访观光,带动宜州乡村旅游,引导贫困村群众创业致富……29日,宜州市委书记周飞向“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成员介绍宜州市脱贫攻坚的相关情况时谈到,宜州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刘三姐这张靓丽的名片,率先采用“互联网+贫困村+旅游”的全新脱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走向致富之路。

据介绍,古文村贫困村农家饭(票)服务点是河池市第一家‘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农家饭(票)服务点,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两新”组织党工委、自治区商务厅、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扶贫办联合主办并指导开展的广西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由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各种网上旅游平台上设计出符合游客需求的菜单而成,是属于“互联网+贫困村+旅游”的全新脱贫模式。除开发“贫困村农家饭•票”经营点,宜州市不断创新“旅游+贫困户”模式,以下枧河流域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为引领,已有祥贝乡白伟村等8个贫困村入列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扶贫项目区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率达50%,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达20%。

“我对这个农家饭(票)很有信心,争取明年扩大规模,多招几个人,共同致富。”古文村贫困村农家饭(票)服务点工作人员韦兰妹充满信心地向采访团成员说。据了解,古文村农家饭(票)服务点位于塘峒屯党员覃昌忠家中,该服务点由党员经营,通过向贫困户采购果蔬、禽畜、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服务岗位等方式,带动7户贫困户、17名群众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宜州市还加快脱贫产业纵深发展,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扶贫产业覆盖贫困人口达4.1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70%。同时,引导各村能人带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45个贫困村创建合作社80个,合作社业务范围涉及种植、养殖、特色水果、花椒、核桃、茶叶等。

“我们根据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着力推进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饮水、用电、行路、通信难等突出问题。全市64个贫困村共修建屯级道路153条211.86公里,饮水工程12处、村级服务中心8个,并实现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周飞表示,为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宜州市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截止目前,宜州市共安排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483万元,全市应评级授信贫困户1.49万户,已完成授信贫困户1.56万户,超额完成任务,“今年12个预脱贫摘帽村基本达标。”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