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杜安菊 东莞刺绣达人

杜安菊 东莞刺绣达人

杜安菊今年已经63岁了,依旧有着一颗少女心。(本文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陈帆 摄)

▲她年轻时真的在麻布袋上绣过花

刺绣,在笔者印象中,就是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创作出来的一幅幅画,但比画更有质感。当你看着女子低眉捻线,将千百种情思都化为指尖上的一缕缕芬芳,你是否会读懂她银针下的心事?

然而不了解刺绣的人,很难看透它其中蕴含的深深浅浅,常常肤浅地用“锦上添花”来形容它。可是,刺绣真的仅仅是锦上添花吗?

《红楼梦》中,林黛玉误以为宝玉将她亲手绣的荷包送给他人,哭闹一场。最后得知宝玉依然藏在怀中,便暗自心喜。一个绣品传递的是最深也最含蓄的爱意。《甄嬛传》中安陵容的母亲,凭着精湛的刺绣为父亲捐了官,但父亲后来娶了姨娘冷落了母亲。母亲却还要为姨娘的孩子绣肚兜,做衣服。这让安陵容体会母亲作为女人的那份心酸和无助……

其实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刺绣对女性而言,不仅仅是一门锦上添花的技艺,更倾注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采访中,来自四川达州开江的老人杜安菊,刺绣伴其一生,她的故事让人动容。刺绣上的丝线和图案记载过她倔强的姑娘时代,记载过她执着的爱情,也记载着她对子女的爱。尽管朴拙,但那丰富的想象和表现力,无不反映了她热情乐观、敢于反抗命运的性格,以及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对于无厘工作室的美兰而言,刺绣是一个过程,一个享受的过程。那一幅幅简单清新的法式绣中,珍藏着她与女儿的美好时光,她也用作品布置家庭,让家庭更文艺更温馨。现在,她还想着将这种美好分享给他人。

湘绣、蜀绣、苏绣……刺绣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是一份必须传承下去的使命。潮汕80后女孩蔡小苹就是其中之一。她将自己定位为“潮绣文化传播者”,不断地尝试,让潮绣尽可能以更多的方式和渠道融入生活,广为人知。

已过耳顺之年的杜安菊老人穿着一身旗袍,尽管脸上有些皱纹,但依旧有着一张娃娃脸,可以想象年轻时是个大美女。

杜安菊来自四川达州开江,她那一辈的妇女大多会刺绣,她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根针,一匹布,黑、白、红、蓝,普通几色的刺绣线,她便能把话本小说、电影里的人物,想象中的景物绣出来,完全不用刻意构图。

如今的杜安菊因绣了一辈子,眼睛已经昏花了,但她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聊起天来总是爽朗地大笑着。刺绣上的丝线和图案记载过她倔强的姑娘时代,记载过她执着的爱情,也记载着她对子女的爱。

小时候挨打也要学刺绣

“小时候曾见过妈妈绣的各种人物、花鸟、诗歌等等,她的作品造型生动别致,可爱有趣,家里枕巾、枕套、围裙、肚兜、手帕、手提袋等都是她亲手绣的。”说起刺绣,杜安菊的女儿胡芳旗显然更激动,在一旁不停补充说,她妈妈的想象力丰富,作品很有表现力,从作品里看出她妈妈的热情乐观的性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确实,杜安菊如果没有骨子里那种不认输的倔强乐观和对生活的向往,是学不成刺绣的。尽管当时的女孩以会刺绣为骄傲,但很多情况下,刺绣是有钱人家的事情,穷人家的闺女只能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杜安菊生在穷人家,父母都认为刺绣是有钱人家大小姐干的事,坚决反对杜安菊学刺绣。

杜安菊是12岁开始偷偷学刺绣的,常绣得入迷忘记了干农活,被父亲打过骂过。“别人家有钱可以绣,我家穷就不能绣啦!”杜安菊笑呵呵地说,她尽管没读什么书,但脑子好使,别人绣时她就在一边看,然后就记下来了,家里没有好针好线好布料,就躲在没人的地方绣在自己衣服上。为了找灵感和素材,还经常看话本小说、看电影。好多次用稻草做火把,走几个小时的路去其他村子看电影。

没钱买布料就在麻布袋上绣

据胡芳旗介绍,年轻时的杜安菊是开江远近闻名的大美女,提亲的人不少,“外公也希望她能嫁个有钱人,但倔强的她偏偏喜欢上了村里最穷的老爸,为此惹得外婆哀叹,外公大发雷霆,扬言不给她置办一分钱嫁妆”。但杜安菊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毫不屈服。她背着父亲去干很多脏活累活,只为多赚点钱。

有一次杜安菊在给别人家干活,看到别人家有一套纯白色的枕套,就跟人家说不要工钱,只要那套枕套。“要嫁人不能空手而去,我就按枕套大小,偷偷买了针线,夜里躲在屋子的角落里,就着昏暗的油灯偷偷绣,怕被老爸发现抢走,没日没夜地赶,最后绣了一对鸳鸯。”杜安菊爽朗地笑着说,等绣好后,她就藏在一口箱子里,带着这代表忠贞爱情的婚嫁信物,到了丈夫家。

杜安菊出嫁后,夫家太穷了,根本没有钱买刺绣的布,于是杜安菊就经常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绣在一条厚麻口袋上,让口袋变得又实用又好看。有一次丈夫去赶集,不小心把口袋搞丢了,让杜安菊伤心了好久,这也让丈夫一直心存内疚,此后丈夫用各种办法这里那里抠一点儿,挤出来一点儿钱给杜安菊买刺绣的材料。

“谁要是捡到那口袋,太有福气了。”杜安菊笑呵呵地感叹说,至今对那个麻口袋念念不忘。


支持女儿学刺绣传承文化遗产

如今的杜安菊已经60多岁了,因为长期做刺绣,视力很差,所以子女担心她身体不让她绣,胡芳旗还曾几次把妈妈绣了一半的半成品藏了起来。这让杜安菊很纠结,她一方面理解子女的用心,另一方面却对伴随自己一生的刺绣不舍。“我现在眼睛还看得见,就是想留点东西给孩子们做个念想。我没有钱,也只能留点这些了。”杜安菊感叹道。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现在我从事文化事业,对传统文化了解越深就越喜欢,很后悔当初没跟妈妈学刺绣。”胡芳旗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达州开江的土绣挖掘出来,运用到旗袍等时尚的现代生活上,传承、保护、利用这一淳朴精美汉族民间艺术技艺。她将这个事情与母亲杜安菊沟通,并希望组织一些姐妹跟母亲学刺绣,让母亲带她去老家找那些刺绣的老人,将她们的刺绣过程拍下来,作为素材。

可是当杜安菊了解女儿的想法后,颇为疑惑。“我绣了一辈子,也没给我带来什么,女儿,你说,这有用吗?”杜安菊问在一旁的胡芳旗。

“有用,最起码能传承你的经验,让年轻人了解这门手艺和情怀。”胡芳旗笑着说,“我妈现在内心是复杂的,是既欣慰又惆怅,会担心我费时费力最终白费力气。”

“好!只要你觉得我有用,要我这条老命也可以,预祝你成功!”杜安菊哈哈大笑说。

从小在潮绣堆里长大 她希望潮绣能走进百姓家

东城名绣世家,潮绣世家的传承人蔡小苹正在绣制作品。

走进位于东城的“名绣世家”,那些精美的屏风、画扇、国画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些作品都是用潮绣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尤其是那以垫高绣法绣出来的龙凤,具有独特的浮雕效果,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又富丽堂皇,让人叹为观止。

店主蔡小苹是一位80后潮汕女子。她在绣堆里长大,从懂事起就会拿着针线跟母亲学,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技艺。蔡小苹一直将自己定位为“潮绣文化传播者”,成为东莞媳妇后,便致力于在东莞推广潮绣文化,其绣制的“东莞八景系列”等双面绣,在今年首届东莞市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获得市旅游局颁发的铜奖,成为东莞手信之一。

蔡小苹说,她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通过跨界合作,让潮绣回归生活,成为寻常百姓家既个性又大众的消费品。

从小在潮绣堆里长大

说起当年在东莞创立“名绣世家”的往事,80后女孩蔡小苹坦言,“当时不知后果,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因为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渐渐式微,自己一路走来也倍感艰辛。

“当初没想这么多,只是想开个小店,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刺绣,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蔡小苹笑着说,2000年嫁到东莞后,也曾想过要找其他工作,但觉得自己此前积累了十几年的潮绣技艺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心中有些不舍和不甘,后来在先生的支持下,还是走上了这条路,一直到现在。

蔡小苹出生于潮绣故里潮州,奶奶和妈妈都是潮绣的能手。她儿时的潮州,“针线活是每个潮州女孩必备的一项技能”,几乎每个妇女一有空都会坐下来刺绣,在这种环境长大的蔡小苹,从懂事起就拿着针线跟母亲学,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技艺。

上大学后,蔡小苹玩刺绣时间不多,但潮绣已经融入了她的基因,让她总是念念不忘,一直想着怎样把这种优秀文化通过其他途径发扬、传播出去。毕业后,蔡小苹回到家中的手工制作礼服、婚纱的工厂工作,并接触到了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使她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品牌意识,后来在东莞成立“名绣世家”,她就采用了将潮绣融入旗袍、艺术品里的经营方式。

然而,用蔡小苹的话说,现在“潮绣人才青黄不接”,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的更少了。因为长期低头工作,蔡小苹有一身的“职业病”,颈椎常常疼痛,稍微多吹点空调或风扇脖子就会不舒服,一不注意就容易落枕。“医生说我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叫什么反向曲张还是什么的,虽说理论上运动可以缓解,但常常一忙就忘了。”蔡小苹笑着说,“既然坚持了这么多年了,我就更加笃定走这条路。”

希望潮绣能进入百姓家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潮绣文化的传播者,我觉得做一个传播者比静下心来刺绣更有意义。”蔡小苹坦言,自从在东莞成立“名绣世家”以来,她就一直在不断地尝试,让潮绣尽可能以更多的方式和渠道融入生活,广为人知。

2012年,蔡小苹参加东莞的一个文化节目时,一位记者看到蔡小苹的潮绣作品后,随口感叹说,“哎,你这个可以做一些东莞文化的内容。”说者无心而听者有意,于是蔡小苹开始创作东莞题材的绣品,比如《东莞荔枝》“东莞八景系列”等双面绣。今年,首届东莞市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蔡小苹的东莞八景特色刺绣系列还获得市旅游局颁发的铜奖,成为东莞手信之一。对于这些创新的作品,蔡小苹从找素材、挑选好的图画、照片,再根据实际需要作调整,接着要一遍一遍实验,“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此前要尝试十几遍,常常绣十几个才有一个成功。”

对蔡小苹而言,潮绣要得到真正的传播和发展,一定要“飞入百姓家”,像以前一样回归生活,尤其是以创新的模式融入现代生活,因此她会寻找一些时尚、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创作,并更多地尝试制作丝巾、箱包、手帕、衣被等等生活用品。

“其实我做这些生活用品是赚不到钱的,因为手工刺绣的价格一般人接受不了。”蔡小苹苦笑说,很多与蔡小苹合作潮绣的老师傅也不理解我这种尝试,他们更愿意接一些艺术品的单。因为艺术品不像生活用品,它工价高,而且可以慢慢绣,那种工作状态比较受欢迎。

“如果潮绣不能走进千家万户,即使政府再怎么扶持,作用也不会很大,最后只能成为博物馆的文物。”蔡小苹说,她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跨界合作,通过设计让箱包、时装、鞋子、饰品等成潮绣的载体,让潮绣成为既个性有相对大众一点的消费品。

东城名绣世家,潮绣传承人蔡小苹绣制的各种作品。

陪着女儿绣花 时光也变得温柔

法式绣老师美兰。

在无厘美术工作室内,美兰拿出了几幅法式绣作品,尽管简单,却颇有文艺范,清新可爱。这些都是美兰利用零碎时间绣出来的,对她来说,“绣花是一个过程,一个享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美兰可以绣一整天,连饭都忘了吃,心很静,而且有着满满的成就感。“用自己刺绣的作品布置家庭,会感觉更加温馨,也会更爱自己的家。”

当然,最让美兰感到幸福的,还是和女儿在一起绣花的时光。她说,跟女儿在一起玩刺绣时,时光仿佛静如止水,偶尔母女之间一两句对话也让人感觉格外恬静温馨。

和女儿玩绣花是一件美事

“我从小就对艺术和手工很感兴趣,觉得对这方面挺有天赋的。”说起从前,美兰笑了起来,一脸的少女心,她说,她儿时在美术和手工类的比赛中获过不少奖品,“那时的文具都不用自己买。”后来读了美术专业,生完小孩后到韩国留学学习服装设计。“虽然美术和服装设计跟刺绣在实际上没什么关系,但美学是相通的,所以学起刺绣来在构图和颜色搭配上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想法。”美兰说,她在韩国时,经常看到许多家庭主妇闲暇时会玩玩刺绣,其中法式绣文艺清新的风格吸引了她,让她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

在美兰看来,法式绣用的是羊毛线,毛绒绒的,比较简单粗犷,看起来有质感,摸起来很舒服。而且绣法相比中国传统绣法简单得多,基本能无师自通。“当然,我也会上网看看别人发的帖子,并和网友交流,了解一些针法和创作心得,这样很快就学会了。”美兰笑着说。

在韩国待了两年,美兰回到东莞带孩子,当起了家庭主妇。作为全职主妇,生活很容易过成一地鸡毛,加上在信息化的现代都市生活,时间更加变得支离破碎,人也容易变得浮躁和茫然。但法式绣这种如同短文的手工,能让美兰将零碎的时间收拾起来,让生活充实起来。“一幅简单的法式绣,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既方便又容易出成果,给自己信心。”美兰说,或许是兴趣所在,她在绣花时很容易静下心来,可以一绣一整天,有时候绣到连饭都忘了吃。

久而久之,美兰家里就积累了不少绣品,有的裱起来作为家中的摆设品,有的做成杯垫、手帕、桌布等实用物品,还有的成为胸针、发饰等小饰品。“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弄出来的,会感觉更加温馨,也会更爱自己的家。”

法式绣老师美兰绣制的花卉系列作品。

想开刺绣课 将心得分享给他人

说起绣花的过程,其实最让美兰感觉幸福的是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尤其是女儿读幼儿园时,经常有很多手工课,因此美兰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些创意手工、玩法式绣。“我在家绣花的时候,女儿也会凑过来,最开始是自己乱绣一通,不肯让人教,往往到了羊毛线打结或被卡住,或遇到其他麻烦自己没法解决时,我才会引导她一下。”美兰说,女儿此前在幼儿园有接触过十字绣,也学过画画,在绣花上构图、配色没有太多问题,比如她会绣一颗红心,然后用绿叶去配,后来又觉得画面太空,便增加了一颗黄色的柠檬等。

女儿上了小学后,美兰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在重新出来工作这件事上,她最后决定自己开办一个美术工作室,专门教授美术、创意手工,并计划新增法式绣课程。“主要是自己喜欢啊,而且现代人都比较缺乏耐心,法式绣简单唯美,容易出效果和给人成就感,绣出来的作品也很实用。”美兰笑着说,玩手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她也想把这个分享给他人。

为了让课程更有说服力,她还计划每个学期分6到10个课程,先通过一两节预热课,每节课一个主题,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先让学生走进来。此外,她还准备绣一系列不同形式、用途、篇幅的作品,其中计划绣一两幅巨幅作品作为代表作。“现在的人们都喜欢个性和创意,在刺绣上我也不太喜欢传统的样式,因此作品会更偏向文艺且有创意的风格,比如把小朋友的画放大来绣,突出鲜艳的色彩和奇思妙想的构思。”美兰笑着说,“做什么都要以开心为主,我喜欢绣一些轻松有趣的东西。”

各种法式绣工具摆成的涂鸦。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