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地出佳酿 贵州多美酒05:05:00
香醉神州大地,当属黔酿美酒。贵州以生态环境、生态消费和生态产业三大优势连环打造出的厚重典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是西南大山呈给世界的飘香名片。如果说,黔山秀水造化了无可比拟的绝佳生态,那么,这块生态圈中不可复制的地理条件、微生物资源,成就了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让贵州高原演变成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占据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一极。
黔地出佳酿 贵州多美酒
生态环境:保障酱香白酒品质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习酒”。被称为美酒河的赤水河绵延436.5公里,从群山峡谷奔流而下,在一个名叫茅台的小镇放慢了脚步。小镇上沿街家家户户门头挂着大大的“酒”字,小镇处处弥漫着酒香,这当中,也透着举世闻名的贵州茅台酒香。
小镇的生态环境,除了有优质的水源赤水河作保证,还有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是贵州最重要的资源禀赋,更是酿造酱香优质白酒不可代替的dna保证。
真正的酱香白酒只有贵州出品,因为真正的正宗酱香型白酒,具有极强的产地依赖性,对原料要求苛求,酿造工艺复杂、生产贮存周期长、产量稀少。
拥有“美酒河”美誉的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瑰宝,纯天然、绿色化、无污染的微生物细胞因子,赋予了贵州白酒“生态健康、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留香持久”的特质。
根据权威调查,全国适合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地带都基本聚集在北纬30度沿线。从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到赤水市,能够酿造优质酱香白酒的区域只有短短200多公里长、海拔300米至500米的赤水河谷地段,这是中国顶级酱酒的酿造黄金地段。
黔地出佳酿 贵州多美酒
茅台镇海拔400多米,四面群山环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夏天,这里气温高,四面不透风,是一个天然的发酵场所。
由山泉水汇合而成的赤水河,从层峦叠嶂中奔流而下,在茅台镇流过。赤水河水清味美,是酱香白酒酒品质特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茅台镇的土壤为桔红色“朱砂土”,酿制茅台酒的发酵池底都是用朱砂土砌成的,土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酱香白酒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
为此,2012年10月1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为保护这条生态河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近2年来,贵州在全国开先河实行“河长制”。
生态消费:市场的未来走向
酒类市场未来的走向无疑是生态消费。
围绕白酒的消费问题,业内也展开了多方探讨和研究,一致看法是,白酒的“生态消费时代”正渐渐向我们走来。
如同消费者购买“蒙牛”、“伊利”牛奶,在其潜意识中,知道其来自于纯净的大草原;而喜欢饮用茅台,因为这种酱香型白酒健康养生。
2015(贵阳)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的举办,为中外烈性酒提供了一次正面交锋的机会。不少大赛国内评委普遍认为,中国白酒在品质上不输国外烈酒,生产、酿造具有生态的优势,顺应了生态消费的大趋势,前途一片光明。
在现代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坚守传承白酒酿造工艺和纯粮固态底线的贵州白酒,自然同步吻合正在变化的市场对高品质白酒追逐的饮用需求。
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升温,增长潜力惊人。专家分析,贵州白酒“一枝独秀”,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里最健康的香型品类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物质属性和品质优势决定了酱酒的未来前景。酱香型白酒坚守了传统的酿造工艺和酱香白酒的生产需要空气中以酵母菌为核心的微生物二次发酵这种“自然而然”的生态等原因,注定贵州酱香白酒产量小、成本贵、品质高。酱酒相对健康的品质基因正好符合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白酒高品质的趋势和要求。
酱香白酒的生态消费属性,决定了酱香型白酒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庞大,市场空间越来越巨大。目前,贵州白酒已经在全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阵地,贵州产区占据了中国酱酒绝大部分的产能,酱香型白酒将成为黔酒发展的最大红利。
最近几年,在“黔酒军团”的共同努力之下,贵州白酒的主体市场也正在快速全国化。
贵州白酒浑然天成的生态消费理念,正让黔酒在全国市场遍地开花。
生态产业:商品品牌化
仲夏时节,走进茅台镇,闻到的是绕梁三日不绝的酒香,眼睛看到的,是大街小巷灰色飞檐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色石板小路展露出千年古镇画卷。不远处的茅台酒厂,还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3年前起,仁怀市围绕国酒之心探秘游、红色长征体验游、酱香白酒品鉴游的空间布局,打造酒文化旅游体验环线。今天,不一样的“茅台”让客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2015年,贵州省白酒产业累计完成产量42.8万千升,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75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9%;工业增加值663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8.7%。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税金总额105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从全国比较看,贵州白酒产业以全国3.3%的产量,实现了全国32.5%的利润总额、19%的税金总额、9.4%的销售收入,分别排全国第1位、第2位、第3位。今年以来,贵州白酒产业超过煤炭产业,成为全省工业增加值第一产业。
一组组数据表明,生态优势既是发展优势,更是竞争优势。贵州白酒的产业优势源自生态,未来也必将做大生态。
走向生态产业,是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品牌化战略的第一要义。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贵州白酒坚持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方向,更加注重市场营销,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从长期看,酱香在白酒行业中优势潜力较大,随着市场的持续升温,将有效拉动投资增长。”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省白酒产业调度会上,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将在白酒产业上“内外兼修”,对外,通过“百企引进”和“千企改造”工程,引进劲酒集团、洋河集团等知名酒企,推进产业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于内,加快推进茅台循环工业园区、仁怀—习水白酒工业园区及金沙年产5000千升等重点项目建设。
翻开贵州绘制的白酒产业近期发展计划蓝图,除了提升酱酒产品品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外,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加强环境保护、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化、绿色化发展,以及推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白酒企业深挖白酒文化资源,促进酒旅融合发展等也成为主要措施,将贵州白酒进一步推向生态产业。
千百年的传统白酒产业,推动贵州白酒业进入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拉动着贵州工业经济迈向绿色、循环、低碳的方向发展前进。
黔地出佳酿 贵州多美酒
生态环境:保障酱香白酒品质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习酒”。被称为美酒河的赤水河绵延436.5公里,从群山峡谷奔流而下,在一个名叫茅台的小镇放慢了脚步。小镇上沿街家家户户门头挂着大大的“酒”字,小镇处处弥漫着酒香,这当中,也透着举世闻名的贵州茅台酒香。
小镇的生态环境,除了有优质的水源赤水河作保证,还有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是贵州最重要的资源禀赋,更是酿造酱香优质白酒不可代替的dna保证。
真正的酱香白酒只有贵州出品,因为真正的正宗酱香型白酒,具有极强的产地依赖性,对原料要求苛求,酿造工艺复杂、生产贮存周期长、产量稀少。
拥有“美酒河”美誉的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瑰宝,纯天然、绿色化、无污染的微生物细胞因子,赋予了贵州白酒“生态健康、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留香持久”的特质。
根据权威调查,全国适合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地带都基本聚集在北纬30度沿线。从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到赤水市,能够酿造优质酱香白酒的区域只有短短200多公里长、海拔300米至500米的赤水河谷地段,这是中国顶级酱酒的酿造黄金地段。
黔地出佳酿 贵州多美酒
茅台镇海拔400多米,四面群山环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夏天,这里气温高,四面不透风,是一个天然的发酵场所。
由山泉水汇合而成的赤水河,从层峦叠嶂中奔流而下,在茅台镇流过。赤水河水清味美,是酱香白酒酒品质特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茅台镇的土壤为桔红色“朱砂土”,酿制茅台酒的发酵池底都是用朱砂土砌成的,土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酱香白酒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
为此,2012年10月1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为保护这条生态河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近2年来,贵州在全国开先河实行“河长制”。
生态消费:市场的未来走向
酒类市场未来的走向无疑是生态消费。
围绕白酒的消费问题,业内也展开了多方探讨和研究,一致看法是,白酒的“生态消费时代”正渐渐向我们走来。
如同消费者购买“蒙牛”、“伊利”牛奶,在其潜意识中,知道其来自于纯净的大草原;而喜欢饮用茅台,因为这种酱香型白酒健康养生。
2015(贵阳)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的举办,为中外烈性酒提供了一次正面交锋的机会。不少大赛国内评委普遍认为,中国白酒在品质上不输国外烈酒,生产、酿造具有生态的优势,顺应了生态消费的大趋势,前途一片光明。
在现代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坚守传承白酒酿造工艺和纯粮固态底线的贵州白酒,自然同步吻合正在变化的市场对高品质白酒追逐的饮用需求。
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升温,增长潜力惊人。专家分析,贵州白酒“一枝独秀”,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里最健康的香型品类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物质属性和品质优势决定了酱酒的未来前景。酱香型白酒坚守了传统的酿造工艺和酱香白酒的生产需要空气中以酵母菌为核心的微生物二次发酵这种“自然而然”的生态等原因,注定贵州酱香白酒产量小、成本贵、品质高。酱酒相对健康的品质基因正好符合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白酒高品质的趋势和要求。
酱香白酒的生态消费属性,决定了酱香型白酒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庞大,市场空间越来越巨大。目前,贵州白酒已经在全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阵地,贵州产区占据了中国酱酒绝大部分的产能,酱香型白酒将成为黔酒发展的最大红利。
最近几年,在“黔酒军团”的共同努力之下,贵州白酒的主体市场也正在快速全国化。
贵州白酒浑然天成的生态消费理念,正让黔酒在全国市场遍地开花。
生态产业:商品品牌化
仲夏时节,走进茅台镇,闻到的是绕梁三日不绝的酒香,眼睛看到的,是大街小巷灰色飞檐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色石板小路展露出千年古镇画卷。不远处的茅台酒厂,还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3年前起,仁怀市围绕国酒之心探秘游、红色长征体验游、酱香白酒品鉴游的空间布局,打造酒文化旅游体验环线。今天,不一样的“茅台”让客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2015年,贵州省白酒产业累计完成产量42.8万千升,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75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9%;工业增加值663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8.7%。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税金总额105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从全国比较看,贵州白酒产业以全国3.3%的产量,实现了全国32.5%的利润总额、19%的税金总额、9.4%的销售收入,分别排全国第1位、第2位、第3位。今年以来,贵州白酒产业超过煤炭产业,成为全省工业增加值第一产业。
一组组数据表明,生态优势既是发展优势,更是竞争优势。贵州白酒的产业优势源自生态,未来也必将做大生态。
走向生态产业,是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品牌化战略的第一要义。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贵州白酒坚持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方向,更加注重市场营销,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从长期看,酱香在白酒行业中优势潜力较大,随着市场的持续升温,将有效拉动投资增长。”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省白酒产业调度会上,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将在白酒产业上“内外兼修”,对外,通过“百企引进”和“千企改造”工程,引进劲酒集团、洋河集团等知名酒企,推进产业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于内,加快推进茅台循环工业园区、仁怀—习水白酒工业园区及金沙年产5000千升等重点项目建设。
翻开贵州绘制的白酒产业近期发展计划蓝图,除了提升酱酒产品品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外,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加强环境保护、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化、绿色化发展,以及推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白酒企业深挖白酒文化资源,促进酒旅融合发展等也成为主要措施,将贵州白酒进一步推向生态产业。
千百年的传统白酒产业,推动贵州白酒业进入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拉动着贵州工业经济迈向绿色、循环、低碳的方向发展前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