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米粉博物馆的文艺青年

  • 开米粉博物馆的文艺青年
    12:58:10

       河南人张迪从部队转业后,落户桂林。他太喜欢这地方了,能在漓江边生活,超出了他对人生预期的一大块。他像个获奖者似的,除了想说的一长串感谢名单,最重点的自然是那个成为他妻子的桂林姑娘。没有她,他就得回河南农村老家了。

       似乎为了表达绵绵不绝的感激之情,他觉得光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个温暖的家还不够,总想着额外地再为桂林做点什么。苦于桂林山水已先于他的到来就甲了天下,便专心研究起了桂林人每天必吃的米粉。

       文化人的本色加上河南人的韧性,一通折腾后,他独自编了本桂林米粉的书,不知怎么的,就让市长知道了,以给他写序作为支持,又恰好到此一游的白先勇先生给他题了书名,整的动静不小,大有让凡来桂林者不买本来看看就觉得缺点什么之势,更让当地生长的文化朋友既佩服又有点不舒服,总觉得这事儿应该由他们来干而不是一个外来者。

       认识张迪是十多年前,印象中是个有点木讷的小伙子,经朋友介绍来编辑部学习,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很真诚地望着你,点头称是,至于他是否听明白或想听明白就不得而知了。他常若有所思地坐在办公桌前,连看书都表现出一股边学习边思考的劲儿,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倒是干些打水扫地跑跑颠颠的活儿,看似有点笨重的他却异常敏捷。

       前些日子,在桂林意外碰到张迪,这么些年没见,让我对他曾经的印象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已然是个口若悬河且滔滔不绝的社会活动达人,哪儿有他哪儿就会有热闹的气氛。上至政府官员和文化人商人,下至漓江边的农民,他都能迅速地跟他们打成一片。他手拿一个苹果平板,依旧憨厚朴素的样子,像个有些洋派的乡镇干部,有经验有故事地说笑着,很是圆通幽默,点子和主意似乎也是张嘴就来。

       最令我惊讶的是,他要办一个桂林米粉文化博物馆。这个想法显然他已在朋友圈里说过很多次了,并且已开始行动。他穿梭于朋友聚会的餐馆和咖啡馆以及工商局、文化局和文物局之间,要将这个玩笑似的忽发奇想变成现实。他一边办着手续,一边在阳朔租下了一家酒店的地下室,那是个有着很多大廊柱的空间,他带我去看的时候,工人师傅正在忙着装修。他用手比划着这儿放什么,哪儿放什么,好像除了展示米粉文化,还可以坐下来喝咖啡,听得我是一头雾水。

       张迪说他已搜集到了很多有关米粉的珍贵历史图片和不同时期做米粉的工具等等。很有意义。他做了个大人物般地挥手动作。

       那你怎么赢利呢?这房子也是租的,还要请人工。张迪狡黠一笑,说我上面还租了个店面,专卖米粉。我的目标是要让来阳朔的人都来参观米粉博物馆,让来参观米粉博物馆的人都在我这吃碗米粉。这样,米粉店挣的钱不就可以养博物馆了?

       这是个多少有点文艺青年式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且不论他所说两个“都”是否能实现,就算真能如所愿,一个小小的米粉店又能挣多少钱呢?

       对这一“破绽”,张迪用哈哈一笑来掩盖。他说他是为了桂林米粉文化才想要开博物馆,不是为了赚钱开米粉博物馆。经他这么一提炼,这个年已四十有点谢顶的微中年人的精神刻度立马就显出来了。

       那就等着张迪的米粉博物馆开张吧。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