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产品质押套利有点坑 小心倒贴07:51:09
利用理财产品质押套利模式套利基本不可能。一是,银行不傻,“钻空子”难;二是,利差小,几无利可图;三是,并非所有理财产品都可质押。
“前脚买完理财产品,后脚就奔到贷款部门将其作为质押物申请质押贷款,到期还款,不但没亏,反而薅到了羊毛,充实了腰包。”近期,一则利用理财产品质押套利的“灰色秘籍”开始在市场流传。
那么,这一“秘籍”到底有没有用?
记者发现,理论上这样的套利空间的确存在。今年第一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走高,当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利率低于理财收益率时,“零成本”套利空间也由此产生。
不过,多位银行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利用这种模式套利基本不可能。一是,银行不傻,“钻空子”难;二是,利差小,几无利可图;三是,并非所有理财产品都可质押。
利率之差
其实,“秘籍”透露的套利方式很简单,无非就是“利差”二字。
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本人名下、在某家银行销售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受益权设置质押,从该银行取得人民币贷款,到期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信贷业务。
今年以来,因为货币政策收紧和MPA考核趋严等因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逐步回暖,推升了套利空间。
对此,一位城商行贷款部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理论上来讲,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产品质押贷款利率时,确实有可能“薅到羊毛”。“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蛮高的。以所在行为例,目前不少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4.75%左右,甚至有个别产品能达到5%以上”。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00万元购买一个年化收益4.75%的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周期为一年,投资者购买后再进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贷款利率为一年期以内的基准利率4.35%,中间就有0.4%的利差。也就是说,在套出银行资金的同时,还能净赚4000元。
而且,质押业务办理流程很快。以某国有银行为例,提交贷款申请后,5至10分钟就能得到贷款审批结果,贷款审批通过并完成审核的,系统会自动发放贷款,60秒闪电速度到账。
该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我行个人质押贷款额度比较灵活,最高贷款金额30万元,最低1000元。如果额度不是特别大的贷款申请,现在基本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个人网上银行自助办理。”
套利不易
但“空手套白狼”真有那么简单吗?
上述贷款部人士告诉记者,利用理财产品质押套利在实际操作上往往没有那么容易,也没有多少可赚。实际上,银行提供的理财质押贷款利率并不一定是基准利率,一般都是基准上浮,大概与理财收益持平,利差很小。而且如果额度较大的话,其利率上浮的幅度可能会更大。
“不是所有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都可以质押。”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我行,基本上只有固定期限或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才可开展质押贷款业务,不过这类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不会太高。最后你可能要倒贴利息。”
另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市面上可做质押贷款的理财产品并不多,能质押的也要打折,而且现在很多银行流贷利率都上浮。现在做流贷套利,都是直接用银票质押放流贷,不过套利空间也很低。”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套利空间虽然理论上存在,但银行也不是“傻子”,银行在办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时,往往会严查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资金来源,严选可质押的理财产品,以免出现理财收益率下行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质押率往往会打折扣。
“如果质押率只有70%左右,基本上就无法做到套利了。理论上的套利,在现实中应该不会出现。”奚君羊称。
办理者寡
套利难,是否有消费者“迎难而上”?
近期,有报道称,在理财收益走高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进行套利的现象再现江湖。
但《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结果显示,真正以套利为目的办理质押业务的企业或个人也不多。近几日,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商业银行后了解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近期来办理理财质押的客户数量都没有明显增加。
目前,市面上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的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下且不超过产品的期满日,有的银行贷款期限可适度拉长,对于产品期限长于一年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期限可延长,但最长一般不超过三年。
“没什么变化,来办理这项业务的人一般都是急着用钱,如用于结婚、买房付首付等目的。”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其实,无论是抵押还是质押,其质押率都不是100%的。本质上来说,银行推出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在目前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下,专门以套利为目的进行理财质押的实际意义不大,一般也不会有人专门去做这种套利。”
游春进一步分析:“有人觉得从理论上讲,对银行来说,具备质押再融资功能的理财产品的确会吸引资金流入,具备贷款的功能,使得银行不仅既做到了资产,又做到了负债,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但是,事实上,这种‘一箭双雕’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健康的。因为利息收入太少甚至赔钱,银行做这项业务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
小心倒贴
还需要指出的是,理财产品质押毕竟是一种新型融资担保方式,潜藏诸多风险隐患。
理财产品收益存在波动性,收益率并不会一味走高。普益标准发布的周报显示,4月8日到4月14日,全国261家银行共发行1487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较之前一周下降0.02个百分点。这是自今年2月下旬以来,连续9周银行理财收益首次出现下行。
分析人士指出,理财的利息与借钱的利息,这中间的利差是正还是负,关系到你是否需要倒贴。如果购买的并非保本产品,且风险较大,其理财与质押借钱的利差可能又会扩大,需要倒贴更多。
另外,据记者了解,由于理财产品存在波动性,银行出于管控风险的需求,当理财产品价值出现大幅下跌时,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债权质物的担保功能有可能丧失,这时银行一般会通知贷款申请人,要求其增加保证金、补充质押物、归还部分贷款或追加银行认可的其他担保措施,以达到前期质押率的实质要求。
也就是说,一旦操作不当,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不但不能套利,还有可能把自己套进去。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