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余跑者参加场地赛 要不要穿钉鞋?

  • 业余跑者参加场地赛 要不要穿钉鞋?
    13:56:21

在国内路跑异常火热的同时,田径场的塑胶跑道也并没有受到冷落。在很多地方,各种在田径场内进行的5000米测试赛、2公里接力赛之类的活动也在遍地开花。这些比赛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速度虽然不及百米冲刺,但是比马拉松要快得多。由于塑胶跑道是可以穿钉鞋的(公路跑不可能穿钉鞋),这也自然有了“到底穿不穿钉鞋”的纠结,特别是对于水平较高的业余跑者。

跑步的推进力从何而来


向前奔跑过程中(比较合理的技术动作下),身体推进前移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腿支撑地面的这个瞬间,身体重心向前倾,前倾的重心会使重力的作用线在支撑腿之前,对身体产生水平方向向前的一个分力;二是躯干、腿部共同发力后蹬,送髋、蹬伸、脚掌扒地,每一次“支撑动作”的过渡切换,就形成了连续向前奔跑的动作;三是借助身体原有的移动速度,也就是惯性。

其中前两种作用的结果就是作用在鞋底的后蹬力,而鞋底的摩擦力是与后蹬力相平衡的反作用力,使跑者能处在一个匀速运动的平衡状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向前的摩擦力越大,对跑步是越有利的。

钉鞋对跑步有什么作用


理想的跑步状态,是鞋子落到地面、然后从原处蹬离地面。但是普通的平底胶鞋、公路跑鞋,在落地到蹬离地面的过程中,与地面可能会存在相对滑动(只是这个滑动距离非常微小,视觉上看不出来),这个摩擦的过程会把人体蹬地动作中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也就产生了一定的能量损失。相对滑动的距离越长,这个损失就越大。

对于钉鞋来说,钉子直接扎进跑道中,鞋底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基本为零,这属于最理想的摩擦状态,或者说 “极限摩擦力”是无穷大的,这就为更大的后蹬力、更快的速度提供了一个外在条件的保障。

对于短跑比赛来说,无论业余还是专业选手,速度都非常快,每一步的蹬地力量也非常大,所以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短跑比赛,选手们基本上是清一色穿着钉鞋。

这里要提醒一下,短跑(400米及以下)和中长跑(800-10000米)钉鞋是有区别的,中长跑钉鞋一般鞋底更平(前掌没有那么翘),中底更软、易弯折,鞋钉数目更少(一般为六颗)。鞋钉分布上,中长跑鞋最后面一排的正中间(最靠近脚心的位置)没有钉子。

穿钉鞋是以速度和能力为支撑的


那么,穿钉鞋对业余跑者而言是锦上添花吗?实际上,钉鞋虽然是高速度的保障,反过来高速度也是穿钉鞋的前提条件,二者是互为基础的。

在同样的技术动作风格下,速度越快,需要的蹬地推进力和地面摩擦力才会越大。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蹬地力不是很大,加上节奏和动作比较慢,钉子扎进跑道、拔出跑道的时间都比较长,这个抓地过程就变成一种多余的动作,既增加了能量损失,也会引起“刹车效应”,成为你前进的阻力。这样钉鞋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

钉鞋强大的抓地力也传递到脚、踝、小腿,增加了这些部位的负荷,如果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或承受能力不足,更容易造成跟腱拉伤、小腿肌肉拉伤、骨膜炎、足底筋膜炎等损伤。

而且钉鞋为了追求轻量(也是高速度的要求),鞋底(特别是后跟)都又薄又硬,缓冲与保护功能几乎为零,这就对技术动作、核心力量与某些小肌群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力量不足或技术不好(比如脚跟重重着地),自身的缓冲能力很差,钉鞋就会比普通跑鞋带来更大的伤害。

对业余跑者穿钉鞋的建议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