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永华:现代农业必须保障种粮大户“有钱赚”

  • 朱永华:现代农业必须保障种粮大户“有钱赚”
    01:32:15

种粮效益的增与减,直接影响种植意愿和粮食产量。记者近日赴皖黑粤赣吉鄂湘等地的粮食主产区,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数十位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他们普遍反映,受产量减少和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今年的种粮效益出现下滑,一些地方亏损严重,大户心态呈消极观望、减租退租和安全感低等特征(据12月6日《经济参考报》)。

农业生产与其他行业存在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受气候的制约影响太大,即便是融入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也无法保障真正的“旱涝保收”。不仅如此,受到仓储、市场和消费质量的影响,农业种植不仅效益低且风险巨大。虽然这些年来,国家给予的种粮补贴不断提高,各项优惠政策也不断出台落地,但鉴于连年丰收所带来的粮价下跌和农资、农药及劳力价格上涨,种粮“不赚钱”甚至“赔钱”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亟待各方高度重视和需要研究加以解决的。

应当说,由传统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到逐步推动土地有序转移实行“公司化”种植经营,既为现代农业科技投入打下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行之路。但同样,种植模式的改变,也必然要求收益不再是传统的“家中有粮、遇事不慌”,必须保障公司化农业种植收获相应的经济效益,让现代种粮人既有利可图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既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更是国家稳定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粮食种植既需要适应市场又必须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帮扶。而这显然也不能只依靠补贴政策带来的水涨船高,还需要在土地政策、信息指导、技术投入、种植结构等诸多方面形成长期稳定的鼓励机制。说白了就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与种粮人共同承担效益风险。

从各地种粮大户和种植企业主的反映来看,影响农业种植效益和让种粮人感到“前途无望”的因素很多,不仅有自然气候风险,更有农资农药及劳力等综合成本的逐年增加,尤其是隐藏在土地转移中农民普遍存在的契约意识差和急功近利思维,更让很多种粮人对未来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忧虑。比如安徽种粮大户反映,在土地流转中,不但签订的合同期短到一至三年,让种粮人感到忐忑不安,即使这短暂的文字合同,也被不少土地被转移的农民不当回事,土地租赁价格想涨就涨。在土地流转价格“想涨就涨”的旱涝保收与种粮人无法预知的气候和市场等风险等多方“挤压”之下,种粮人几乎没有任何经营“安全感”可言。下大力气普及提高农民的契约意识,尤其是土地流转中的诚信守约,已经是当下推动土地健康流转和保障种粮人合法权利的刻不容缓。

另外也应当看到,排除各类影响种粮人收入效益的“外在因素”,种植结构单一,品质落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主粮的品质要求也有较大提升,已从过去的“填饱肚子”实现到“填好肚子”的转移。而时下的粮食种植尤其是公司化种植,还停留在原始种植对“高产量”的追求上,不仅丰产难以保证丰收,受到仓储、气候等条件的制约,丰产也就成了粮价下跌的市场标签。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在追求品质的前提下追求“高产量”,显然才是现代种粮人应有的种植观念,也是保障种粮效益的重要条件。

总之,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让种粮人没钱可赚,古往今来“无粮不稳”既是“铁律”,又是社会一切经济发展的根基,无论采取何种现代模式和技术进行农业种植,都必须保证“种粮不亏”。况且,我们现在既有能力保障种粮人有公平的法制环境,也有相对完善的政策规章来调控和稳定粮食市场,更有实力来确保种粮人有体面的收入和职业尊严。用足用活各项惠及种粮人的农业发展政策,保障种粮人“有钱赚”,不仅能够做到,且能做的更好。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