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旱地小麦新品种:高抗病不用打农药,增产增效显着

  • 旱地小麦新品种:高抗病不用打农药,增产增效显着
    01:01:32

旱地小麦,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自然降水栽培小麦。中国的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内蒙古以及青藏高原等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的地区。6月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走进“平凉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对双方多年来共同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检阅”。


旱地小麦

旱地小麦

平凉市地处陇东高原,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寒冷,处于小麦病害高发区,对发展高原农业有诸多制约。为开启培育推广具有广适性、高抗性和优质丰产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及技术体系,让“杨凌农科”扎根陇原,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平凉市农业科学院达成协议,依托平凉市农科院高平试验站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

据平凉市农科院院长张国钰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起,平凉市就与杨凌的科研院所在冬小麦品种的创新的研究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培育出一批高产、抗旱、抗病的优良品种。其中就包括2015年、2016年先后培育成功的“西平1号”和“普冰151”两个小麦品种,以及即将通过审定的“普冰322”品种。


旱地小麦

旱地小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表示,试验示范基地成立后,双方科研团队在该基地进行80多个品系的小麦种植试验,创新推出了一批高产、抗旱、抗寒、抗条锈病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培育审定的的“西平1号”和“普冰151”两个小麦品种,因为高抗病不用打农药,每亩地节省农药和人工费用20元左右;因为高产,每亩地比当地品种每亩增产100-150斤,增产增效显着。目前已经推广30多万亩,推广效益达到2700多万元。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评论(0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