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周一药——黄芩

  • 【各家之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诸热,黄疸,肠辟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药性论》:味苦,甘。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拥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绞痛,心腹坚胀。

    《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丁疮排脓,治浮痈发背。

    《药类法象》: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血壅盛必用之药。泄肺受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也。

    《汤液本草》:气寒,味微苦。苦而甘,微寒,味薄气厚,阳中阴也。阴中微阳,大寒,无毒。入手太阴经之剂。《心》云:泻肺中之火。洁古云:利胸中气,消膈上痰。性苦寒,下痢脓血稠粘,腹疼后重,身热,久不可者。与芍药、甘草同用。《珍》云: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阴中微阳,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东垣云:味苦而薄,中枯而飘,故能泻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陶隐居云:色深坚实者好,又治奔豚脐下热痛。飘与实,高下之分,与枳实、枳壳同例。黄芩其子,主肠澼脓血。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亦主妊娠,安胎散内多用黄芩,今医家常用有效者,因着之。《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久服之,得行及奔马。甚验。

    《本草图经》: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凡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之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芩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苦性凉。中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澼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之热,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皆能消除之。治肺病、肝胆病、躯壳病,宜用枯芩;治肠胃病宜用条芩。究之,皆为黄芩,其功用原无甚差池也。
    【芩分枯、子】
    《本草蒙筌》:枯飘者名宿芩(枯芩),入手太阴,上膈酒炒为宜;坚实者名子芩,入手阳明,下焦生用最妙。宿芩泻肺火,消痰利气,更除湿热,不留积于肌表间;子芩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滋化源,常充溢于膀胱内。赤痢频并可止,赤眼胀痛能消。

    《本草分经》:苦,寒,入心。胜热。折火之本,泻中焦实火,作脾家湿热,为中上二焦之药。亦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中空者名枯芩,佐栀子泻肺火;中实者名条芩,泻大肠火。
    【芩友】
    《汤液本草》:得厚朴、黄连治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本草纲目》: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黄芩药膳】[2]
    黄芩猪肺汤
    功效: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原材料:酒黄芩15g,苏子6g,生姜10g,猪肺500g,食盐、大蒜、葱段、酱油、味精适量。
    做法:将猪肺洗净,放入沸水中汆去血水,切成块备用。酒黄芩、苏子、生姜用布包好,一同放入砂锅中炖煮,至熟烂后,加入调味料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服务期满)Timewe精品App/小程序20年

精选留言

看过了,登录分享一下感受
或留下意见、建议吧~

相关信息